课件:药物与疾病素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

课件:药物与疾病素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药物与疾病素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pt

十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应用 1.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多肽类等;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 2.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的应用 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 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需减量应用 。 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 * 3.老人抗菌治疗 (1)老人感染特点 易发生细菌感染 常见病症:肺炎、慢支、尿感、胆道感染、败血症 常见菌:金葡、肺球、肠球、真菌 (2)治疗时需注意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毒性大的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 4.儿童滥用抗生素有四害 (1)最直接影响: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 (2)最严重影响: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有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 (3)最恶劣影响: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4)滥用抗生素增加了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 * 十二、使用青霉素如何注意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后30分钟内 皮试阴性者在调换批号或停用2天以上须重新皮试 询问患者既往史、家族史 皮试阳性或其他药物过敏者,必须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进行相应药物皮试。 * 十三、抗生素使用的“三不政策” 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 2、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 3、不随便停药。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就要按时服药,直到药物吃完为止,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而让它伺机而起。 * 本次课程小结 掌握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合理用药原则。 * 常用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 β-内酰胺类 (头孢噻肟等) 其他β-内酰胺类 (亚胺培南等) 多肽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多黏菌素类 (多黏菌素B、E、M等) 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磺胺类 (磺胺异噁唑、磺胺嘧啶等) 利福霉素类 (利福平)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氨基糖甙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 氯霉素类 (氯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 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 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抑制细胞壁合成 抑制细胞膜功能 抑制核酸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 * * 五、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 病原菌 机体 耐药性 抗菌作用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抗病能力 致病能力 * 固有耐药性也称天然耐药性或内源性耐药性,它决定抗菌药的抗菌谱。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条件)微生物或多或少均有耐药株, 其中典型的耐药菌主要有:1967年和1992年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1992年的耐全部抗结核药的耐多药结核杆菌(MDR-TB)。 获得性耐药性指以前敏感以后变为耐药者, 即微生物接触抗微生物药物后, 由于遗传基因的变化、生存代谢途径的改变而产生的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 * 交叉耐药性是指药物间的耐药性互相传递, 主要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如目前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的交叉耐药率巳超过60%。此外,有些抗菌药在体外药敏试验呈耐药, 但在体内仍具抗菌活性者, 称为假性耐药。 值得注意的是耐药性的形成与用药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