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论证不详细而发疑
因论证不详细而发疑 王引之《經義述聞》將《周易·歸妹》九四爻辤“遲歸有時”之“時”解釋為“待”,列爲假借。論證不詳。 王寧《訓詁學》認爲應該補充證據。證明時、待可以相通的條件。 時、待均有時間、空間相通的相關義項 時的同源詞蒔、塒;待:時間上等待、空間待在某處。(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232-235 ) 《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時--待。 有的注本訓時為伺,殊不知伺、時同部不同聲(伺屬心紐),無通假之可能。 且伺乃窺伺、探聽之義,用在孔子身上也似乎欠妥(參看陸宗達《訓詁簡論》頁144)。 有些疑义,后人的考证虽暂未得出最后结论,但仍有助于理解的深入或问题的最终解决,这种考证也是必要的。(论证后仍不详) 如,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一“左传末疾”条:“《左传昭元年》云:‘风淫末疾。’有二义。贾逵以末疾为首疾,服虔云:‘末疾,头眩。’ 案《逸周书·武顺解》云: ‘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卒。’则以末为首。古人目足曰跟、曰底、曰胝(zhī),皆以在下为根柢,故可以首为末。故曰:‘末疾,头眩也。’ * * 符《潛夫論》:“則又況乎畎畝佚民,山谷隱士,因人乃達,時論乃信者乎?”時--待 時輿待古同音:時是禪紐三等,之韻,待是定紐,海韻(即之部的上聲)。按照古聲母章系(即照系三等)歸端之例,禪三可以歸入定紐,因此時、待二字同為全濁聲母,古韻又同屬之部,這兩個字在古代的讀音是基本相同的,當屬同源關係。 《易·歸妹》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嫁出少女超延佳期,遲遲未嫁靜待時機),《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前往,出嫁)也。” 《谷梁傳·隱公七年》注引作“遲歸有待”,便是證明。 “時”與“待”均從“寺”得聲,古韻都在“哈”部(段玉裁第一部)。“待”屬定紐,“時”屬禪紐。按古聲紐照系歸端的規律,禪紐在上古音韻中恰可歸定紐,所以二字上古同音。寺,從止得聲。 從意義上看,《爾雅·釋詁》:“止,待也。”又:“止、待,逗也。”《論語·微子》:“齊景公待孔子。”《史記·孔子世家》作“止孔子”。《國語·魯語》:“其誰云待之。”《說苑·正諫篇》作“其誰能止之”。這些都可證明“待”與“止”同義。 古代詞義中,空間與時間的概念是相通的。 空間之止曰待,今普通話讀dāi。待的地方叫址——址即止的後出字。 時間之止曰“時”。《說文·日部》:“時,四時也。”四時就是一年之中四季停留的時段。今天“等待”的“待”普通話讀dài,也是等到某時的意思。 再從“時”的其他同源字看: 蒔:《說文·艸部 》:“蒔shí,更別種也。”《尚書·虞書·舜典》:“播時百穀。”“時”即“蒔”。這個“蒔”,是將育好的苗均勻地插在地裏,也就是移苗。苗待的地方叫“蒔”。段注:方言曰蒔,立也。蒔,更也。堯典。播時百穀。鄭讀時爲蒔。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塒:《說文·土部》:“塒,雞棲垣為塒。”《詩·王風·君子于役》:“雞棲于時。”釋文:“本亦作塒。‘塒”是雞夜晚待的地方。 “蒔”與“塒”都是“時”的孳乳字,都與“待”義通。 可知,“時”與“待”不但字同聲旁,音同韻紐,而且義也相通,並且在古書上經常通用。它們不是偶然音同的同音借用字,而是音近義通的同源通用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