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_现代科学--天文学
哈勃定律 1.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 2. 星系退行的速度(V)与它们离地球的距离(R)大致成正比,即V=HR,H称为哈勃常数, 3. 现在确定其值为50公里/(秒·百万秒差)。 4. 哈勃常数的倒数可以看做是宇宙年龄,不难算得宇宙年龄大概在200亿年左右。 “大爆炸理论” 1. 哈勃红移的发现证明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是错误的。爱因斯坦自己也把宇宙项称作“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2. 后来纷纷出笼的宇宙模型都把哈勃红移考虑在内。其中以美籍俄裔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 Gamow)等人提出的后来被称作“大爆炸理论”的最为著名。 该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高温 高密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在爆炸开始几分钟里元素从辐射 和核粒子的原初混合物中形成。 2. 该理论还预言了大爆炸的一个结果,在今天的整个宇宙中有一种剩余辐射,它各向同性,温度为绝对零度以上5度(5K)。 迪克的理论 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Robert H. Dicke)根据伽莫夫的理论进行研究,在1964年他也预言了高于绝对零度以上几度的背景辐射。 2. 迪克的小组还开始建立一台仪器来探测这种辐射以检验这一理论。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 1965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工程师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正在校正为测试卫星通讯而设计的反射天线。 2. 他们以极大的耐心追踪和消去干扰源。但是他们发现,有一种未加解释的辐射来自天空的各个方向,对应的温度大约是3K。 3. 他们向迪克咨询引起这种辐射的可能原因,不料获悉他正在积极寻找他们已经找到的东西。 4.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对大爆炸理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微波背景辐射 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发现总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 波噪声相当于3.5 K。1965年, 他们又订正为3 K,并将 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为 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金。 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对现代宇宙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与河外星系的红移的发现相比拟。当前,流行的看法认为背景辐射起源于热宇宙的早期。这是对大爆炸宇宙学的强有力的支持。早在40年代,伽莫夫、阿尔菲和赫尔曼根据当时已知的氦丰度和哈勃常数等资料,发展了热大爆炸学说,并预言宇宙间充满具有黑体谱的残余辐射,其温度约为几K或几十K。3 K微波背景辐射的实测结果与理论预期大体相符。 什么是黑洞 1795年,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曾指出:有一个发光体,它的密度与地球密度一样,其直径比太阳的直径大250倍,可是由于被吸引的缘故,无法使其光线达到地球。 四、黑洞与宇宙 黑洞:黑洞是时空中这样的一个区域,任何物质一旦进入该区域,便永远不能出来。 黑洞是一种看不见的异常天体;60年代以后,成为天文上最具诱惑力的搜索对象。与一切可见天体相比,黑洞正是最强的引力场源,能使邻近处时空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把任何东西都裹卷其内,甚至光线也不能幸免。 右图形象地表示了这一点:一旋转黑洞的时空结构宛若一个大漏斗,把万物全部吞下。 以克尔黑洞为例: 克尔黑洞有一个静界和一个外视界,静界是一个旋转椭圆面,外视界是一个球面,包含在静界和外视界之间的空间称为能层。物体进入能层尚还可以从中再返回到黑洞外部的空间,一旦物体进入了外视 界,便永远不能再逃出来了。 克尔黑洞静界和视界 霍金 1. 从1965年到1970年间,霍金跟彭罗斯 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 奇性不可避免。 2. 也就是说,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必然 起源于一个大爆炸奇点;同时,在黑洞中 必然存在无限大密度和无限大时空曲率的奇点。 3. 这样,时间起始于大爆炸奇点,终止于大挤压奇点(整个宇宙的坍缩)或者黑洞中的奇点(局部区域的坍缩)。 4. 这是霍金在经典广义相对论 框架里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黑洞不黑 1. 1970年11月霍金悟到黑洞事件视界的面积永远不会减少。 2.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学生贝肯斯坦(Jacob D. Bekenstein)把霍金发现的黑洞面积不减跟热力学第二定律联系起来,指出黑洞的事件视界面积就是黑洞熵的量度。 3. 1973年9月两位前苏联黑洞专家说服了霍金:按照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旋转的黑洞应该产生和辐射粒子。 4. 霍金接着通过计算发现黑洞以刚好防止热力学第二定律被违反的准确速率发射粒子和辐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