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外科休克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外科休克的护理.ppt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测定可以提示失血情况,血细胞比容增高可提示血浆丢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感染。 2.中心静脉压:反映相对血容量和右心功能的指标(0.49-0.98KPa) 3.肺毛细血管楔压: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正常(6-15mmHg).PCWP降低说明血容量不足,增高提示左心房压力增大。 4.动脉血气分析:反映动脉血氧合,体内二氧化碳清除以及血液PH值的变化。其中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是主要的检测指标 5.其他检查:心电图,X线片、细菌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 1.一般紧急治疗 2.补充血容量 3.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6.治疗DIC 7.应用抗生素 8.应用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休克的护理 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失血、失液有关 2.心排出血量减少 与回心血量和心功能下降有关 3.组织灌注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重要脏器血流锐减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 与呼吸异常或呼吸模式等改变有关 5.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 与躁动、昏迷等意识障碍有关 7.有感染的危险 与创伤、失血、各种医源性管道侵入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 1.体位) 体位:取休克体位。 2.饮食 禁食 待休克纠正后如无禁忌,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1. 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2.给氧,鼻导管给氧6-8L/分,氧浓度40%-50%,每4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正常体温 保暖:休克导致外周组织灌注量下降,病人出现畏寒,四肢厥冷,体温下降。若寒战15分钟,可使肌体氧耗量增加3倍。体温下降可使心跳变慢,促使室颤的发生。为此,一般室温应保持18~20℃,用棉被保暖,而不能用热水袋、电热毯在体表加温,以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的血流移向体表,进一步减少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流。且加热可提高新陈代谢,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输库血时,应将库血复温后再输注,避免加重体温下降。   ②?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常出现高热,体温每上升1℃,可增加机体代谢7%。高热不但使病人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而且消耗了体内大量能量,加速代谢分解,不利于休克的纠正。对高热病人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使病人体温降至38℃。 5.镇静止痛 遵医嘱用药 6.预防意外伤害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该加床栏 ,家属24小时陪护,护士勤巡视病房。 7.防DIC 改善微循环 常应用肝素抗凝,但需要避免用药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 8.需手术者,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9.心理支持 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 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 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二.补液护理 1.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可双路输液,或静脉穿刺置管或静脉切开,以保证液体的顺利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 2.合理补液 补充血容量,恢复血流灌注,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1 电解质溶液:常用有平衡盐溶液、林格液、百分之五葡萄糖等渗、生理盐水等,首选平衡盐溶液,不仅能补充血容量,同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2全血: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输入全血。3血浆及其代用品:用于血浆过度损失的休克,如大面积烧伤,有助于补充血容量。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快速滴入,如血压升高,而CVP不变,则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在快速输液时要注意有无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出现。 4.补液时应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变化 有条件者可根据CVP监测结果调节输液速度。为保证安全,可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 三.病情观察与监测 1.精神状态 可反应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若患者神志清醒,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正常,说明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相反,若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提示脑血液灌注量不足。 2.皮肤温度,色泽 若患者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则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