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林业一周
【生态话题】青海景区“禁游令”给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带来哪些思考?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青海林业?4天前
每年的7月到9月,青海便成了国内最佳旅游胜地之一,到青海进行户外探险、体验生活的游客也逐渐增多。但今年4月以来,可可西里、岗什卡雪山、年保玉则国家公园、青海湖鸟岛和沙岛等多个高原景区相继发布“禁游令”,原因是:游客丢弃的垃圾,污染了当地草原、水源地;游客频繁的活动,也对景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美景,还没来得及见面,就要说再见了。
年宝玉则,
被誉为“天神的后花园”!
许多人朝暮惦念,
尚未来得及去。
在今年4月,
青海就发布通告,
年宝玉则国家公园,
正式停止接待游客,
无限期关闭。
然而,
发出“禁令”的,
不止年宝玉则…
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中国国家地理》曾将它评为:
“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
今年夏天,
青海湖景区对外宣布,
青海湖鸟岛和沙岛停止对外接待游客。
青海湖鸟岛
▼
举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是我国8个鸟类保护区之一,且居于首位,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两座岛屿组成,一东一西,左右对立,傍依在湖边,就像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姐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远方,5-7月份是这里观鸟的最佳季节。
青海湖沙岛
距青海湖边约7公里的沙岛,一半湖水一半沙漠,美得无话可说。还有草原、雪山等景观,青海湖水的蓝,天空自在飞翔的鸟,地上吃着草的马儿……随处可见极致美景。享誉世界的“天路”(青藏铁路)也从这里途经而过,沙岛还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淡水湖泊,芦苇湖,月牙湖和太阳湖,大小和景色各异,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黄沙中熠熠生辉。
扎陵湖和鄂陵湖,
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
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
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2018年5月22日,
青海省玛多县发布通告:
为保护黄河源头,
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随意进入
扎陵-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护区旅游。
许多人还未曾听说过它们的名字,
此时就已经禁止进入了。
你可知道,
扎陵湖和鄂陵湖有多美!
黄河经星宿海和玛曲河,
首先注入扎陵湖。
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
酷似一只美丽的贝壳,
镶嵌在黄河上。
它一半清澈碧绿,
另一半微微发白,
所以叫“白色长湖”。
鄂陵湖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葫芦,
面积比扎陵湖大约100平方公里。
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
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
倒映水中清晰可见,
因此叫“青色长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
比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1000米,
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
2005年被联合国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
为什么这么多绝美的人间仙境,
还没来得及去,就禁止进入?
自2006年年宝玉则开放以来,
平均每天游客2500人左右。
由于游人素质参差不齐,
乱扔垃圾,违规穿越,
践踏草场的不文明行为,
让这里垃圾成堆,
生态岌岌可危。
曾经冰雪皑皑的雪山,
变成了肉眼可见的黛青色岩石。
曾经绿草茵茵的草场,
剩下裸露的泥土,
甚至有游客在美丽的仙女湖钓鱼吃。
(藏民不吃鱼)
由于植被沙化、水质恶化、垃圾遍布,
年宝玉则这片人间净土,
终究只能闭门谢客。
△年宝玉则
这里300多个海子星罗棋布,
如同翡翠散落在山川之间,美到窒息!
去过的有些人不珍惜,
没去过的人只能叹息!
久负盛名的景区在旺季“闭门谢客”,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经济上损失不小。
文明旅游倡导这么多年,但根治不文明的行为谈何容易。不文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看似渺小不起眼,累积起来却是大祸患。说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只是相对而言,这个是认识误区,今天理应得到纠正。应该承认,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污染,任何开发都会付出生态的代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旅游开发,而是强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利用与修复之间的协调。从这个角度说,即使旅游业是“轻污染产业”,也存在适度、适量的问题。更何况,高原生态是一笔“脆弱的财富”,看上去宏伟壮观、不可撼动,实则极为敏感、易受损害。那些一边感叹高原之景令人“敬畏”,一边做出不敬畏举动的人应该反思,造成高原不堪重负的是否正是那些不以为意丢下的垃圾、自以为是做出的“亲近”之举!
“禁游令”敲响“警钟”。生态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看人的观念意识。管理有难度,但并非不可为,撤掉那些造成直接污染的旅游项目,扭转那些漠视生态的片面开发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惩处力度,给自然生态留足休养生息的时间空间。对游客来说,应该意识到宝贵的生态资源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如果真的热爱,就应自省自警,“亲近”之时做好“分内之事”,或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让它们安安静静地存在。
我国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