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颈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颈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ppt

兰考县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李金中 眩晕相关主诉模糊 头昏 头晕 眩晕 晕厥 猝倒发作 TIA VBI 眩晕的临床表现 主诉:眩晕 伴随症状:头颈肩痛、恶心、呕吐、耳鸣(单侧、双侧、间断、持续)、视力障碍、(模糊、干、胀、涩)潮红、苍白、出汗、心悸(心电图阴性)、高血压、手足麻木以及脑鸣、便意、倦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眩晕相关联的学科 神经内科 耳鼻喉科 心内科 骨科 神经外科 妇科 儿科 精神科 ….10余个学科 神经疾病 前庭疾病 血压变化 颈椎病 脑肿瘤 更年期 强迫症 其他 …..80余种疾病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定义 与颈椎有关的,以眩晕为主诉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 伴有头颈肩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障碍、潮红、出汗、心悸、高血压、手足麻木以及脑鸣、便意、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等 颈性眩晕发病特点 多在头颈部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起床、翻身、低头、仰头、转头 劳累后容易发病 卧床时极少发病 发病后经卧床休息多能缓解 颈椎外固定或内固定有效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A 方法 颈椎最大可能活动范围的过伸过屈运动10~30次,观察有无颈性眩晕症状被诱发及其具体诱发情况 判断 出现眩晕及其其他症状为阳性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B 方法 颈椎最大可能活动范围的左右旋转运动10~30次,观察有无颈性眩晕症状被诱发及其具体诱发情况 判断 出现眩晕及其其他症状为阳性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判定标准 颈椎运动负荷A试验结果 颈椎运动负荷B试验结果 近红外线光谱仪 可以精密检测脑血流变化 可以动态监测脑血流变化 测定部位与方法 测定部位 后头部-椎动脉供血区 前头部-颈动脉供血区 测定方法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下检测 同时观测病人临床表现 近红外线光谱仪方法 杨某、女、26岁,颈椎不稳,颈性眩晕症状被诱发出来 近红外线光谱仪典型表现 近红外线光谱仪检测结果分析 患者组: 77例,(男17、女60),年龄25~75岁,平均46.8岁。 结果椎动脉区血流:降低34例、不变19例、上升24例;颈动脉区血流均无变化; 病例中41例(53%)被诱发出来不同程度的交感型颈椎病症状。 对照组 15例,(男6、女9),年龄21~56岁,平均44.5岁。 椎动脉和颈动脉区血流均无变化; X片:颈椎无不稳定现象。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 颈性眩晕临床表现 眩晕:有特定的体位 伴随症状 头颈痛 恶心呕吐 心悸、高血压 耳鸣 视力障碍(眼睛干、胀涩、模糊) 颜面潮红、苍白、出汗 手足麻木 颈性眩晕发病特点 有固定体位:低头、仰头、转头,起卧床 时间有特点:凌晨、清早、午后、劳累后 持续时间: 小发作:数秒~数分钟,<1小时 大发作:数天?? 如何缓解 颈性眩晕诊断标准 颈性眩晕的病史 发病特殊体位 影像学有颈椎失稳表现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颈椎外固定有效 颈硬膜外封闭有效 NIRS检查阳性 颈椎病变源 颈椎不稳 颈椎管狭窄 颈部固有感觉异常 异常刺激 交感神经末梢分布 颈性不稳的判断标准 d≥2mm d’ ≥2mm d+d’ ≥3mm 何种类型的颈椎不稳 何种类型的颈椎不稳 何种类型的颈椎不稳 颈性椎管狭窄判断标准 椎管/椎体<75% 椎管直径<13mm 颈椎功能位MRI 颈性眩晕的治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颈椎外固定(颈椎围领) 药物治疗 扩血管:敏使朗、西比灵 抗痉挛:妙纳 中药 手术治疗(内固定) 颈性眩晕诊断明确 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者 颈硬膜外封闭有效 无手术禁忌症 颈性眩晕的手术治疗 总结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而又以颈椎病最为常见。 颈椎病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椎管内的推动脉受椎骨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引起眩晕; 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 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使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即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 总结 有些病人可表现为猝倒,多数患者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又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病人神志清楚。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 患者经2-3次发作后,对此一般有自觉意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 当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椎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能变得不典型,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手术前 手术后 * * 头痛 症状繁多 不同组合 体征稀少 交感神经症候群 复杂 晕 - >30次 + 21~30次 ++ 11~20次 +++ ≤10次 阳性强度 运动次数 46例(100%) >30次(-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