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隧道洞口工程施工原则跟方法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隧道洞口工程施工原则跟方法新

原设计 原设计 施工纵断面图 施工横断面图 边仰坡及超前预支护 短进尺开挖上导坑 交错施工进中导 中导坑成型图 全断面成型图 洞口衬砌成型图 成型后隧道洞口 4、向家湾二号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向家湾二号隧道全长210m,洞口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粉砂质泥岩,紫红色,厚层~中厚层状,强~弱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本区位于红岩寺向斜东南翼属单斜地层,岩层产状为320~335 30~45。裂隙水较发育。隧道出口为台阶式洞门,洞口段13m设计为明洞结构,地形较陡,两侧边坡开挖工程量较大,特别是左侧边坡高达约15m,挖方1980m3。(原设计纵横断面分别见图1、2)为了减少对现有地表的破坏,尽量少扰动山体,实现隧道施工“早进晚出”的理念,在施工前我部针对此段明洞提出了采取“明洞暗作”的施工方案,即增加护拱,开挖量非常小。将明洞改为了暗洞护拱,然后采取三台阶法顺利进洞。 向家湾二号隧道出口原地貌 原设计 原设计 事故前318国道上的防护排架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隧道洞口边坡岩体在长期表生地质作用下,受施工爆破动力作用,致使边坡岩石沿原生节理面与母岩分离,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失稳向坡外滑出,岩体瞬间向下崩塌解体,造成事故发生。虽然这起事故原因复杂,但也暴露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工作不到位,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疏于监管,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安全监控不利等问题。 2、武黄城际铁路项目魏王村隧道进口施工 魏王村隧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花山镇,设计为双线隧道,起讫里程分别为DK10+245和DK11+110,隧道全长为865米,其进口标高36.341m,出口标高42.196m。 本隧道断面尺寸为:宽×高=13.30×9.08m(衬砌内轮廓线)。隧道进口DK10+390.583段左、右线分别位于R左=10000m 、R右=9995.2m的右偏曲线上。隧道内设置单面上坡,坡度为6.63‰。洞口段为Ⅴ、Ⅳ围岩。表层粉质粘土,遇水易软化,强风化砂岩,右侧顺层。洞身位于粉质粘土与强风化砂岩,右侧顺层,浅埋偏压。洞口段设计采用明挖法施工,超前大管棚进洞。 原地面线 原设计开挖线 零开挖线位置 变更开挖位置 最终开挖线 洞门 20m 30m 40m 变更后施工的魏王村隧道 最终施工的魏王村隧道 最终施工的魏王村隧道 3、延吴高速项目大梁峁隧道 4、五盂高速项目藏山隧道进口 (二)隧道洞口工程成功的案例 工程概况   隧道出口从黄土冲沟下出洞,地形条件偏压,纵坡较陡。DK227+060~DK227+096段先在沟槽中夯填水泥土后再行暗进;线路右侧洞口基础悬空,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原洞口里程桩号为DK227+090。考虑到黏质黄土的特性、地形条件偏压和黄土冲沟等因素,为确保进洞的安全,达到“早进晚出”,尽量少破坏原有土体结构的原则,改DK227+090~DK227+096段明挖为暗挖,优化洞口里程为DK227+096。 1、张茅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 说明: 1、改DK227+090~DK227+096段明挖为暗挖,减少挖方,少扰动。 2、回填水泥土后,缓解洞口偏压,确保进洞安全。 DK227+060~DK227+096段先在沟槽中夯填水泥土。 洞顶回填后效果 进洞方案 为保证进洞的安全,上台阶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 f/ L0.3 f L 进洞方案 依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貌,针对进口的围岩特点,结合新奥法理论基础,遵循隧道施工“早进晚出”的理念,进洞采用超前大管棚法,套拱设置里程DK227+096~DK227+097。后按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洞施工。 工程概况 麦子山隧道设计为双线铁路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K164+032~DK166+365,长度为2333m。全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下坡,纵坡分别为-16‰、-16.2‰、-15.9‰。地质条件:隧道穿越T2b1紫红色粉砂岩,构造上处在一宽缓向斜下部,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上覆T2b1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隧道进出口岩体均有节理发育,但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2、麦子山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麦子山隧道进口原地貌 斜井横断面图 斜井洞门正面图 挡墙及洞口场地硬化 斜井洞口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 套拱安装 套拱砼浇注 洞顶截水沟设置 削竹式洞门 铺底紧跟 成型后的斜井洞口 3、落水洞隧道进口进洞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落水洞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 隧道进口里程DK160+342,隧道全长3467米。隧道位于低山及谷地区,海拔800~1100米,相对高差70~400米,山坡自然坡度为30°~50°,局部为约80°陡崖,植被发育,风化层薄,辟为旱地、林场,基岩多有出露,谷地低洼狭长,辟为菜地与水田。进口距318国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