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多种多样的住房 我国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会“走”的房子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壮族干栏式木楼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瑶族的“叉叉房” 瑶族的“叉叉房”为竹木结构的草顶房。一般为三开间带前廊。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团聚的场所。正房上方设有阁楼。阁楼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饭。阁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 傣家竹楼 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 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通风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起遮阳避雨作用。廊下安装楼梯供人上下。 黎族的竹架棚房子 竹架棚房子状如倒扣的船只,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顶侧面开天窗。没有间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铺席席地而睡。 江南古镇周庄 里,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古镇区面积0.47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2.2万,居住古镇区人口1000人。几十年来,我镇在“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总体规划指引下,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一、水乡古镇周庄的重要特色 周庄镇位于淀山湖、澄湖、白蚬湖、南湖之间,急水港绕镇而过,镇内河网交叉,地势平坦。l086年建镇,始有周庄之名,沿用至今。12世纪以来,先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埋条件和发达的水系,利用急水港沟通长江、运河,周庄成为江南水乡日常物物交换和社交的场所,自发形成了经济社会的空间。特别是13世纪以来,由于周庄四乡是生产水稻、棉花和渔业的重要地区,使周庄成为江南水乡重要的粮食、棉布、手工艺品的集散之地。富商巨贾,骚人墨客,纷至定居,以水建镇,以水成市,创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以水为依托的各类建筑应运而生。居民对水乡古镇自发性的保护一直没有停止过,故至今,周庄古镇区还完整地保留原有的水乡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和纯朴的民俗风情,为研究水乡古镇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一份珍贵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评为迪拜国际人居环境的最佳范例奖,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内最高等级“AAAA”级景区;2007年被评为“AAAAA”级景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镇;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奖”,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年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周庄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相比,既有众多共性的内涵,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它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典型的水乡风貌。周庄镇外湖荡环列,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古镇内河港交叉,构成“井”字型的河道,临水成街,因水成路,依水筑屋。建于元、明、清时代的14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紧紧将水、路、桥融合为一体,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 (二)独特的传统建筑。古镇区内房屋依河而筑,毗连的深宅大院、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河渠廊坊、石栏水埠、墙门踏渡疏密有致;临街的前店后坊、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的各式建筑格局的商店密布;苏、徽、绍帮的传统民居高低错落,构成独特的水乡古镇人居环境。至今,古镇区还保留完整的明清传统建筑60000多平方米。其中张厅、沈厅、迮厅、叶楚伦故居、贞固堂等深宅大院空间宽大,建筑考究,风格多变,雕刻精细,是江南水乡传统建筑文化的积累。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周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据镇北太师淀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木井、古生物遗骼和水稻种子,表明了远在五、六千年前周庄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吴越春秋时期的周庄境域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2世纪文学家张翰官至大司马东曹掾,因思念周庄鲈鱼、莼菜、辞官返里,“莼鲈之思”成为表达思乡的成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飞行员面试英语题及答案.doc VIP
- 平安证券-全球公共养老金研究系列-五-:美国CalPERS:资产负债管理的平衡术.pdf
- 市政道路工程监理方案监理大纲.docx VIP
- 中医健康宣教.docx
- 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doc VIP
- 2026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校园招聘(46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浓缩300题)附.docx VIP
- 润尔泰招聘简章.pdf VIP
-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1)单词表(带音标).pdf VIP
- 青蛙和蟾蜍教学课件.ppt
- 第三单元作文:中华传统节日-写作指导+范文赏析+病文升格(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文素材积累(部编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