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ppt
1.4优势菌种的变化 80年代前:羊种布鲁氏菌(布氏菌)占60.0%-7O.0%、 牛种菌为20.0%-25.0% 、猪种菌不足10.0%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的优势菌种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28名 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乌兰察布市出现了超过百名防疫员 传染病危机考验飞鹤乳业数十位员工被证实感染 年份 布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 发病数 波及 人口数 一般 未分级 小计 2006 4 1 5 7 1500 2007 0 9 9 9 3228 2008 0 13 13 15 8721 2009 0 9 9 9 4472 2010 1 5 6 10 7505 2011 3 19 22 38 6984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不经检疫的家畜频繁流动,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 人/畜间布病联合防控不到位 畜牧生产中存在很多与人感染布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未能做到三早,是造成布病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群众布病防治知识不足 部分省区布病疫情上升原因:项目、筛查、发现能力 2.1诊断方法: ELISA方法、PCR技术、金标记技术、试管凝集试验(SAT)、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 2.2 疫苗研究现状: 包括弱毒活菌苗、灭活疫苗、突变株疫苗以及新型疫苗等。其中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是在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研制的,包括布鲁氏菌病基因工程苗和抗独特型抗体苗。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有效的疫苗都是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其造价便宜,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保护效率高。 2.3 治疗研究进展: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治疗。本病的治疗需选择能够渗透到巨噬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内酸性环境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多西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链霉素的联合。 2.4 中医中药疗法适用对各期患者治疗对慢性期患者。 3.1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畜是经验证的有效措施 在检疫隔离和淘汰疫畜上,对染疫经济价值高、产奶量高的奶牛、奶羊,可以实行分群饲养隔离措施,经三次检疫均为阴性者解除隔离。对检出染疫的小家畜一律淘汰。 3.2人、畜间菌苗免疫:已经证明用S2 、M5苗和S19菌苗免疫牛羊等动物,目前仍然是能使中国人和畜布病迅速降低主要措施之一。 104M苗对职业人群、高危人群的免疫认为还是控制人间布病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3.3布病监测及监测网点建设:1990年在全国14个省区建立了15个人畜布病监测点。2005年扩大在20个省区开展监测。对各类人群和家畜系统监测,对预报预测布病疫情都产生重要意义。 3.4 认识布病传播的行为因素 长期以来人间布病预防与控制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导因素。布病有别于一般传染病,其流行是先畜间后人间,特别是布病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人群。只有接触牲畜或其产品以及其环境的人才得布病,说到底就是人的行为参与了布病传播。如果行为因子在布病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人的行为就阻断了布病的传播。 3.5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在防控布病的作用 以促进个人、群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疾病控制机构是最经济、有效的必要途径,是在布病不断暴发和流行的今天,达到事半功倍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所在。 3.6人畜间协作与配合 布病流行是人间、畜间协同机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市场市场济条件下,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观点、思维重新考虑布病防治的政策和策略。在畜牧流通过程中主动索取或出示检疫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主动对健康牲畜实施免疫、捕杀阳性牲畜,消灭传染源。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率、防治布病疫情暴发为最终目的。 历史已清楚的告诉我们,病原生物非凡的适应性与生存能力同人类的智慧与意志之间存在着永无止境的斗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让我们共同携手, 防控布病! 2006 - 2011年全国乙类传染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6229起(甲型H1N1流感2692起,占43.22%),其中由布病引起的64起,占1.02%,布病引起的事件占乙类传染病引起的事件比例快速上升,从2006年的0.82%(5/612)上升至2011年的9.05%(22/243),报告级别为“一般”的事件占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