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ppt

课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ppt

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检测 六、临床常见的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ESBLs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高产AmpC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 产NDM-1的超级细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诊断 一、真菌感染的类型 自然界存在的真菌超过一百万种,但仅有400种真菌能导致人类、动物或植物患病。虽然真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是构成正常人类微生物菌群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真菌在健康人群中极少导致疾病。根据真菌病的感染部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浅表真菌病 皮下真菌病 全身性或侵袭性真菌感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诊断 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二)免疫抑制性治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 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化疗、放疗。 (三)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 (四)体内留置导管:中心静脉插管、肠外静脉营养、气管插 管、放置尿管、机械通气 (五)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诊断 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一)念珠菌感染 (二)曲霉菌感染 (三)毛霉菌感染 (四)隐球菌感染 (五)组织胞浆菌感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侵袭性真菌病的实验诊断 四、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断新进展 IFI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真菌学检查四方面构成,按国外指南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三个层次。其中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或血液、胸腔积液等的真菌培养阳性为主要依据。 (一)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确诊IFI:组织学证据。 2.临床诊断IFI: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主要临床表现或2项次要临床表现及1项微生物学证据。 3.拟诊IFI:1项宿主因素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或2项次要临床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实验室诊断应用 真菌培养: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 直接镜检:墨汁染色及真菌涂片检查。 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应用免疫方法检测血清或其它体液中真菌细胞壁和胞质的成分。由于IFI多继发于严重免疫受损患者,往往缺乏可检测到的抗体,所以检测真菌抗原成为目前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 1)GM试验 2)G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GM试验 GM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最初是从感染动物模型和侵袭性曲霉病 患者血清中发现。当曲霉感染时,血液及体液(尿液、脑脊液、腹水、 胸水)中会显著增高。在感染早期血清中就能够检测出GM,而且常常早 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出现,研究显示有2/3的患者在其它方法诊断 侵袭性曲霉病前6?14天即可检测到GM,连续动态监测(每周2次)对高 危患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GM试验的Cutoff值为0.5时敏感性增高,有利于早期诊断,但是特 异性相对较差,有可能出现假阳性,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抗原物质与单克 隆抗体产生交叉反应所致。例如: 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应用。 2) 胃肠黏膜损伤时谷类食物中的GM抗原通过肠道入血,胃肠外营养时 营养液中的某些成分也会与GM产生交叉反应。 3) 母乳或配方食品中双歧杆菌与GM有交叉反应,因此儿童和新生儿假 阳性高达83%。 4) 一些真菌,如酵母菌、青霉菌、组织胞浆菌也能与GM产生交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G试验 1,3 ?-D葡聚糖是酵母和丝状真菌细胞壁的多聚糖成分, 原核生物、病毒和人体细胞都不存在这种多聚糖,因此BG作 为真菌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 组织后,经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处理后,可释放出BG进 入血液及其它体液,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 迅速清除BG。在浅部真菌感染中,BG未被释放出来,故在体 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它在血液及无菌体液中异常增高可 以视为的IFI的标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G试验 多项研究表明,BG在IFI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就已经高于正常 值,被认为是早期诊断无创检测手段之一。G实验阳性对诊断真 菌感染并无特异性,仍应进行其它确证实验和真菌鉴定。 由于某些物质中存在BG类似物,可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G 试验在用于IFI诊断时必须注意排除假阳性的因素。例如: 1).血液透析使用的纤维滤膜。 2).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纱布或棉球。 3).真菌为原料制成的抗生素。 4).抗肿瘤药物中蘑菇聚糖、X多聚糖成分。 5).食物中的BG通过受损胃肠黏膜入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