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黎人到黎族海南五指山民族志的再认识.PDF
第55卷 第5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55,No.5
2018年9月 Journal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s) Sep. 2018
从黎人到黎族:海南五指山民族志的再认识
贺 喜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
摘 要: 海南黎族社会历史调查是民族识别工作的一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于海南岛黎族地
区进行了多次调查。 调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按照方言,将黎族划分支系;第二,发现在部分
的村子保留了一种特殊的耕作制度,学者讨论之后为这种耕作制度定名为“合亩制”。 如追溯近代海南五指
山黎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注意到从刀耕火种到水田开发的生态转变与冯子材“开路”以及当地地方势力的转
变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传教士、民俗学家以及民国政府的官员,展开了对“黎”作为少数民族的认知与分类
的过程;抗日战争、白沙起义等事件,又影响着学术以及社会改革实践中对于黎族社会耕作制度“合亩制”的
认识。
关键词: 民族识别;合亩制;黎族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18)05⁃0150⁃11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民族识别工作的一部 动。 这些年,我在黎区进行了多次田野考察。 通
分,海南岛黎族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查。 调查的成果 过田野以及访谈,聆听了众多个人的经历与生命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黎族划分了五大支 史,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讨论作
系;第二,调查发现在昌化江上游的部分的村子保 为民族学概念及认知体系内的黎族是怎样被建构
留了一种特殊的耕作制度,学者讨论之后为这种耕 出来的。 因此,本文试图将调查报告提及的题材
作制度定名为“合亩制”。 调查认为合亩制遗留了 以及结论放回历史的时空与现场,考察清末以来
原始公社氏族制的残余。 至20世纪90年代,重印 黎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当地人的选择与处
出版《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以及2004 年王学萍 境;思考西方殖民体系中的族群认知以及新中国
主编《中国黎族》都是这些调查的集合或者以调查 成立后五种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如何
①
结论为蓝本的研究。 调查不仅影响了当年社会主 影响了近代黎族的民族学知识。
义改造的实践,也影响着此后学界,甚至于被界定
一、冯子材开路
为黎族的群体本身对于黎族的认知和塑造。
当年的调查报告分门别类地讨论生产、文化 在清末黎族的历史里,冯子材开路是很特别
的物质根据、承继制度、宗教活动,等等,保留了很 的一个事件。 自海瑞提议在五指山的腹心地带开
多我们现在无法找到的资料。 报告的字里行间间 通十字路以来,历代关于治黎的讨论都会援引海
或流露出对于个体体验的注意,但是当年的着眼 瑞的提议,但是一直也未能成功执行。②
点在于进行社会类型的研究和分析,而不是社会 光绪十年(1884),张之洞任两广总督。 十一
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人的命运与能 年,他上奏请求“择优酌保”四年前剿办琼州万、
收稿日期:2018-04-10
作者简介:贺喜,女,江西吉安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基金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优配研究金项目“海南岛上最后的黎族:1920—1980”(项目编号:
443713)。
① 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部:《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年版;王学萍:《海南黎族》,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