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冀教版八上《明湖居听书》.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鹗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刘 鹗(铁云)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刘鹗 《老残游记》 李伯元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白妞说书: “初不甚大”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 “忽又扬起” “人弦俱寂” ——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发展 ——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结束 拔 尖 三 四 叠 陡 落 回 环 并 发 抛 钢 丝 登 泰 山 蛇 盘 黄 山 东 洋 烟 火 高超技艺 吃人参果 熨斗熨 像熨斗熨过 听觉、触觉 像吃了人参果 听觉、味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听觉、视觉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听觉、感觉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听觉、视觉 像放那东洋烟火 听觉、视觉 有关“通感”的知识: 钱钟书《谈艺录》: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 打通或交通。 譬如我们说“光亮”, 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 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 一点上不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 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 受,这些就是“通感”。 摘自《互文·通感·博喻》 “通感”也叫“移觉”: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 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 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 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 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 修辞方式。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 “通感”的修辞格都有哪几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于 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 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 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2.比喻的“通感” 《荷塘月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描写说唱技艺的语段 琵琶行 白居易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 琶 行 欣赏《BROWN EYES》,写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 一、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必须用通感修辞。 * 后退 * 后退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