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docVIP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doc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关键词)攻击行为;伯科维茨;社会心理学 莱昂纳德?伯科维茨(Leonard Berkowitz, 1926—) 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在20世纪最伟大的100 名心理学家中,排名第76位。出生于1926年8月11 日,在纽约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并于纽约大学毕业。 1948年2月,伯科维茨在密歇根大学开始从事研 究工作,1951年6月完成了关于协商领导力的博士论 文,导师为丹?卡茨(Dan Katz)教授。博士毕业后, 应聘到美国空军人力资源研宄中心(HHRC)的职员研 究实验室(Crew Research Laboratory)工作。1955 年, 他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的职位。初来乍 到,好运就一直光顾伯科维茨。1956年,他被分配去 教授社会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高级本科课程,课程讲义 以及他提出的研宄问题,促使他向国立精神卫生研宄 所(NIMH)申请研究基金并且获得了成功,此后连续 17年资助他的攻击实验研究。1957年,他想研究什么 时候以及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动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该研宄项目多年来一直得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1960 年, 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聘请伯科维茨主编《实 验社会心理学进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该从书于1962年首版,后来陆续出版了 21卷,在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能是感恩或其 他原因,伯科维茨直到1993年退休一直担任威斯康星 大学心理系的教授。退休后虽为名誉教授,但他仍致 力于对攻击与愤怒的形成、操作和调节的研宄。 伯科维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 《实验社会心理学研宄进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攻击的社会心理学 分析》(Aggre-ssion: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情绪的原因与结果》(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feelings)以及《攻击行为的原因、结果和控制》 (Aggression: It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trol) 等。 一、对攻击行为的研究 伯科维茨系统研宄了攻击行为,并检验了攻击的 条件和环境有关的行为结果。他对攻击的实证研究和 理论阐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攻击的原因以及有 效减少社会暴力的方法。 1.修正挫折一攻击假说。伯科维茨对多拉德 (Dollard)等人(1939)提出的挫折一攻击假说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进行了检验。该 假说认为预期实现的目标受到阻挠时会产生敌意性 (情绪性)攻击。即挫折会导致攻击倾向。伯科维茨 对此假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这个假说部分解释了 挫折对攻击的影响,但他同时指出,那些反应主要是 敌意性(情绪性或表达性的)攻击而非工具性攻击(利 益性的或有好处)。同时,挫折涉及未达到预期的满足 而非仅仅是剥夺。伯科维茨在坚持多拉德等人基本观 点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在他看来,挫折 就是各种厌恶刺激和事件,挫折导致攻击只是因为挫 折引发了消极情感。在实现诱人的目标时遭遇预料之 外的失败比预料之中的失败更让人感到不快,前者更 高的不愉快程度有可能造成更强烈的攻击倾向。同样, 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遭受挫折的人们的评 价和归因可能决定了他们感觉自己有多糟糕,在体验 到强烈的消极情感时具有最强烈的攻击倾向。伯科维 茨在论证挫折和攻击的关系时,引用了大量新近的研 宄来证明厌恶事件经常引起相对高水平的攻击,并且 挫折和厌恶刺激之间存在着相互平行的关系。 2.关于武器效应的研究。在人们准备做出攻击性 行动时,刺激条件与攻击的联系会诱发攻击性反应。 伯科维茨等的实验验证了这个假设。实验过程是,100 位男性大学生接受了被假定为来自实验同伴的1次到 7次不等的电击,然后有机会电击这个人。一种实验 条件是,桌上的电击按钮旁边放着一把来复枪和左轮 手枪。告诉被试这些武器属于或者不属于目标人物。 在另一种条件下,桌上的电击按钮旁没有东西。在控 制组条件下,桌上的电击按钮旁放着一个羽毛球拍。 结果表明,当向被强烈唤起的被试呈现武器时,他们 给予了最大数量的电击(7次电击)。很明显,手枪引 发了被试强烈的攻击反应。这个实验说明,社会暴力 事件与环境中存在刺激暴力事件的“武器”有关。后 来,人们就把武器增强攻击行为的现象称为“武器效 应”。 对这个研宄结果,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实验 中的人为因素可能影响被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