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到管病预防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心血到管病预防指南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前言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但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两项因素有关:(1)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2)人口老龄化。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势头是摆在政府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研究证明,心血管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已十分明确,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最有效的心血管病预防策略是“高危策略”(只针对高危的患者)和“人群策略”(针对全人群)同时并举,两者不可偏废。此外,研究还表明,危险因素常常出现(聚集)在同一个人身上,其致病作用协同放大,加速了心血管病的进程。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必须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一种危险因素时,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积极的干预,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本指南概述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其致病作用、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估算及心血管病预防的原则和方法,供各级医护人员和防治人员参考使用 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及防治情况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心血管病,在这些国家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脑卒中。我国的情况则相反,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冠心病。但近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与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增长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人群冠心病的负担将会越来越大。1983--1992年我国16省市开展了为期lO年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人群(25—64岁)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为30—100/10万,南方地区为3—10/10万。死亡率北方地区为20一70/10万,南方地区为2—6/10万。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地区差异与危险因素水平显著相关。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代谢异常、超重和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国内外资料表明,高血压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H1;吸烟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4倍;血脂异常[总胆同醇(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1;超重和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1.5—2.0;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冠心病发病相对危险度为3.0—3.5。此外,冠心病患者中75%一80%有不同程度糖代谢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的某些类型(如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性也上升,这会导致人群疾病率估计的误差。例如近年国际上推荐使用一项更敏感的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作为心肌梗死必要诊断指标,就会使一部分按过去标准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例归为非Q波心肌梗死,导致疾病统计上的误差。因此在应用资料时须注意。 二、脑卒中 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位居第一或第二位,农村居民为第二位。我国城市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2/1000;农村地区相应率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1000。我国脑血管病有如下流行特点:(1)北方地区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南方地区,从北到南呈递减的趋势;(2)同一地区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3)同一地区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事件的相应率。 1991--2000年三个大城市lO年间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率和变化趋势: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有地域差异。首次脑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每10万人/年),北京为135.0,上海为76.1,长沙为150.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以北京最高,而脑出血发病率以长沙最高。全部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在过去10年中,脑出血发病率在三个城市都呈下降趋势,而缺血性脑卒中在北京和上海呈上升趋势。 中国多中心脑卒中亚型调查(16 031人。1996---2000年)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8%,颅内出血17.1%一39.4%(平均27.5%),脑梗死45.5%一75.9%(平均62.4%),8.3%未确定型。脑梗死出血转化比例为1.1%一3.9%(平均2.O%)。发病后28 d,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33.3%,脑出血的病死率49.4%,脑梗死的病死率16.9%,未明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