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及其是管理智慧.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及其是管理智慧

一、寻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看 二、悟道:中国式管理智慧如何可能——对锻造中国式管理艺术的几点思考 一、寻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1、中国文化是含蓄内敛的阴柔文化 1)中国文化的含蓄与意境 出恭 登东 云雨 那事儿 花至半开,酒至半酣 2)中国文化的谦虚与内敛 “鄙人”、“在下”、“愚兄” “贱内”、“拙荆”、 “豚犬”、 “犬子” “斧正”、“指正” “岂敢”、“过奖”、 “哪里哪里” 3)中国文化的圆融与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既不犯规,也不犯傻 。 解说:中国文化的圆融变通孕育了中国人做人办事的灵活性,有时还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但有些变通也暴露出中国人规则意识的匮乏,丧失了原则性的灵活性则容易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中西文化对比之一 2、中国文化是重人情讲面子的情感文化 死生契阔(生死离合), 与子成说(我和你誓言不改)。 执子之手(让我俩手牵着手), 与子偕老(一直到老再不分离)。 ——《诗经·击鼓》 “人情”,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生活 网 “关系网”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境遇。 3)讲“面子” “要面子” 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信念 中西文化对比之二 3、中国文化是整体本位的宗法文化 “家国”文化 4、中国文化是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 阴阳和谐即阴阳的动态平衡 中医的阴阳和谐与阴阳失衡 中医在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阳”相对的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见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阳,故阳虚见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和谐文化的几个基本层次或维度 1、身心和谐 2、人际和谐 3、公私和谐 4、天人和谐 孔子论身心和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西方文化是二元对立的竞争文化 5、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文化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国文化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文化 西方文化是崇尚权利的法治文化 6、中国文化是重视综合直觉的悟性文化 例一:秀才的三个梦 例二:辜鸿铭的茶壶论 例三:大学生发生在校性行为是否应当? 中国文化是重视经验直觉的悟性文化 西方文化是重视逻辑分析的理性文化 二、问策: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如何可能? (一)、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1、协调的基础:身心和谐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 大意: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但喉咙却不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2、协调的技巧——以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协调的原则:情理法兼容 4、协调的关键:阴阳平衡 下对上的协调 尊敬但不趋附 羡慕但不嫉妒 服从但不教条 展现但不夸耀 上对下的协调 严格但不严苛 爱护但不袒护 公平但不水平 民主但不民粹 5、协调的境界:和衷共济 《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若要办理得善,头一着先要请大股东和衷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 (二)、和而不同:中国式管理的本质要求 “和而不同” 什么是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从,不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加完善;对下不排斥,不压制,能海纳百川,从善如流。 什么是同而不和?就是对上一味地奉迎附和,从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又大搞一言堂,家长制,固执己见,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