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生虫感染与口腔疾患
33 寄生虫感染与口腔疾患
??? 口腔,从广义上讲,指口腔颌面部,其范围系指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包括眼、耳、鼻、咽及口腔等器官。组成口腔的组织器官有牙齿、颌骨、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在上述部位寄生虫感染并引起病变的虽不多见,但易被漏诊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使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寄生虫感染必须得到临床口腔医生的重视,一般通过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即可明确诊断。本文对已见报道的几种与口腔颌面部(除眼、耳、鼻、咽,另有章节论述)疾患有关的寄生虫感染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参考。33.1 并殖吸虫(肺吸虫)??? 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在我国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我国发现的主要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等。前者,其成虫寄生于人或犬、猫等动物的肺部,虫卵排出体外后经在川卷螺(第一中间宿主)及石蟹、喇蛄(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后进入感染阶段——囊蚴。当人食用含有囊蚴的石蟹、喇蛄时就可能被感染。肺吸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虫体(童虫、成虫)引起的。最多见的是以咳嗽、胸痛、烂桃样血痰症状为主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游走性皮下包块型较为少见。包块的特点为单个或多个,一般为黄豆至蚕豆大小,表面皮肤正常,初起时质较软,后期稍硬,具痒感,略有刺痛而无红肿。好发部位为腹壁,其次为胸壁、腹股沟等,从头皮至足背部都可出现,发生在面部皮下者甚为少见,常被误诊为腮腺炎、尖周炎、皮肤丹毒或肿瘤等。??? 本病的诊断,由于并殖吸虫四处串行,局部活检检出虫体的机率不高,一般需依据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免疫学检查作出综合判断。治疗首选吡喹酮,一般总剂量150mg/kg体重,分2日口服,疗效高,尤其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疗效更佳,副作用小。也可用硫双二氯酚(别丁),剂量50mg/kg体重,分三次口服,10—20天为1疗程,1一2个疗程可治愈。??? 易图明等(1987)报道的5例颊面部肺吸虫性肿块仅占该地区的肺吸虫病人总数的1.6%,可见,此病发生率之低。然而,正因为如此,往往造成误诊,致使颊面部肿痛迁延不愈。封兴华等(1996)报道一例肺吸虫病误诊为上颌磨牙尖周炎及皮肤丹毒,患者反复入院治疗3次,病程长达4月,在发现肿胀中的硬结区由颊部游走至眶下区后,再追问病史,发现有生食喇蛄史,方行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结果为阳性,经血清学检测证实后,按肺吸虫感染给予硫双氯酚治疗,效果明显,1周后,面部肿胀渐消退,经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颊面部皮下软组织型感染的患者往往先到口腔科就诊,口腔医生对肺吸虫病应有一定的认识。考虑到我国肺吸虫感染的分布范围广,对因反复发作或游定性的颊面部肿块而就诊的患者,尤其是在流行区,特别是肿块有此起彼伏特点者,应注意询问其有无食溪蟹或喇蛄史。并进行肺吸虫感染有关的检查。 33.2 猪带绦虫 ??? 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头节深埋在肠粘膜内,孕节常单独或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力,并由于子宫膨胀可因挤压破裂而使虫卵散出。虫卵或孕节污染了地面或食物,被猪或野猪等中间宿主吞食后。虫卵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六钩蚴逸出,由于小钩的活动及六钩勘分泌物的作用,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而达宿主身体各处,尤以在运动较多的肌肉,如股、肩、心、舌等处为多,到达寄生部位后,虫体逐渐长大发育成囊尾蚴。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也可作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当人吃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2—3个月后,囊尾蚴即可在人的小肠发育为成虫,可随粪便排出孕节和虫卵。当人因体内自身感染或外来感染,食入虫卵或孕节后,猪带绦虫的幼虫即可在体内寄生,引起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据统计,猪带绦虫感染者中有14.9%伴有猪囊虫病。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有囊尾蚴寄生,其中脑囊尾蚴病的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猪带绦虫感染即指由于猪囊尾蚴寄生引起的,其形成的结节可分布于口腔额面部的肌肉、皮下及粘膜下,其中以舌肌内寄生最为多见。 ??? 口腔囊虫病的包块可以是单一的,也可能有几十个,即多发性囊虫病,王中全等(1994)报道一例女性思者,先后在颊粘膜、舌部、下颌等处发现多个结节,误诊为“淋巴结炎”。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后疑为囊虫病,经免疫学检查及取肿块组织切片检查后,确诊为口腔颌面部多发性囊虫病。口腔囊虫结节的特点是,一般为黄豆到花生米样大小,中等硬度,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活动,无压痛,发生部位皮肤及粘膜无异常,易误诊为粘液腺囊肿、纤维瘤等。病检时,大体观察囊尾蚴呈卵圆形,半透明囊包,含无色或淡黄色清亮液体,在囊内可见白色囊尾蚴头节。若已为实性结节,则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