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美营佘族村探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诏安美营佘族村探奇

詔安美營佘族村探奇 烏山腳下,他們歷經風雨,自強不息,留下了許 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我省最大的民族村詔安縣西潭鄉美營佘族村,位於烏山支脈,距縣城10多公里,現有人口5500人。鐘氏子孫在這裡繁衍生息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來,佘民們勤勞、勇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現存的許多獨特景觀和珍稀藏品體現了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罕見的草藥衣 美營“草藥衣”就是一件罕見的神奇物品,現陳列于美營村“成禮堂”裡,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美營村地處烏山腳下,古時這一帶人煙稀少,草木叢生,夏秋間瘴氣彌漫,村民們常因此感染生病。為了防病治病,村民們常上山找藥材,有的用來熬湯喝,有的編織成衣披在身上,防止染上病毒。當時村裡有一位婦女,賢淑善良,聰慧能幹,平日勞作中對各樣草木格外留心,經過大量採集,耐心甄別品察,她找到了多種療效明顯的草藥,配製成簡單的方子,為村民們祛邪去濕,解除佘民許多病痛之苦。據說這件“草藥衣”就是她從一種藥草中抽絲縫織而成的,當時村裡凡有小孩頭痛發燒的,把這件衣服放到鍋裡煮一煮,然後喝湯,病就好了。這件獨具民族特色的女式夾衣,是當時佘族婦女流行的通用服飾,藍色花紋,正面綴有五個琢成向日葵樣的銅質圓形紐扣,邊角十個花瓣清晰可觸,款式樸素大方,針工精巧細緻,長命鎖與吉祥花環繞成的圖案左右對稱,線條流暢,整體和諧,如一幅韻味悠長的水墨畫,讓人賞心悅目。由於年代久遠底色已略顯灰黑,質地柔韌,衣服領口袖間滾邊上的草絲纖維整齊細密,清楚歷歷,拿近些似乎還能聞出它散發出淡淡的草藥味。祠內展示了數十件各個歷史時期村民們使用過的布料與服裝,默立其間,透過時空的煙雲,我們仿佛看到勤勞的佘族婦女舒展著靈巧的雙手,在一架架紡紗、織布機前穿梭忙碌,柔軟細密的絲線在吱呀聲中連綿不斷地流淌出來…… 獨特的太監竹 傳說明洪武年間,美營村青年鐘生到南京外祖父(時任朝廷禮部尚書)處遊學,恰逢外祖父為皇太后獻壽聯一事犯難,遂代作壽聯百對。皇太后壽誕之日,洪武帝遍觀諸聯,覺得禮部尚書所獻壽聯平仄合律,對仗嚴謹,立意新穎,著意祝頌聖朝清明和太后高夀,龍顏大悅,讚賞有加。尚書奏明壽聯繫外孫鐘生代作,皇上驚奇,下旨召見鐘生,見其乃一翩翩少年,年方弱冠竟有此才學,大喜,欲留在朝為官。鐘生因覺自己年紀尚小,未登進士,辭謝不受。洪武帝見其知書識禮,愈加讚賞,遂賜“布衣偉烈”封號,許其布衣進朝見駕,又問鐘生尚有何求?鐘生跪地奏道:小民家鄉五營有良田仟畝,水道欠疏,旱澇無常,年年歉收,村民流離失所,請皇上下旨開渠引水,四時灌溉,可保豐收。洪武帝當即應允,命太監蔣金台奉旨南下美營村開渠引水。 蔣太監平素忠君愛民,辦事勤謹,奉旨會同當地紳士研討築渠事宜,很快制訂出周詳計畫。消息傳出,應者雲集,本地及南靖、平和、漳浦、雲霄等縣的民工,在烏山之麓 現詔安縣亞湖水庫位置)為起點,沿山坡與農田之間迂回開渠築堤,至官洋尾 現新興寨面前 ,全長二十餘裡。當時這裡荊棘叢生,螻蟻成群,瘴氣環繞,環境惡劣,鐘生率本村村民,身先士卒,迎難而上,承擔最繁重最艱巨的工程。大家齊心一致,日夜加班,眼看管道和坡頭閘門即將竣工。孰料天有不測風雲,詔安地處海口天氣說變就變,一天夜裡,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沙石隨山洪洶湧而下,幾乎把快挖成的管道填平。次日,蔣太監察看工地,見此情景痛心疾首,將隨身攜帶竹杖插在壩邊坡上,發誓必在百日之內渠成堤固。此後,蔣太監每日親下工地監造渠堤,民工們見蔣太監年事已高,又是朝廷欽差,還親自動手,個個精神大振,士氣高昂,不畏勞苦,日夜拼搏。蒼天不負有心人,堤壩果然於百日內完工,蔣太監卻積勞成疾,不治而終。在他死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時蔣太監插下的竹杖,竟然吐芽發葉,隨後一天天長大,成了枝繁葉茂的竹林。現存的這根“太監竹”外表呈黑褐色,修長筆直,長2.6米,直徑2.5釐米,重1.3斤,共十節,竹心徑約1釐米,竹壁厚實,柔韌堅硬。據說,目前我國其它地方還沒有發現此品種或類似的竹子。當地群眾認為,這是蔣太監一片忠君愛民之心感動了天地,才使竹杖入地生根發芽,長成竹林,於是就把這種竹子叫作“太監竹”。 不竭的龍泉井 美營村大宗祠“成禮堂”右側有一口獨特的“龍泉”古井,井口圓形,直徑一米左右,井沿高約半米,井框是用一塊整石磨成八角型套上的。傳說未建村前這裡是一口泉眼,佘民移居後人們就在這泉取水飲用,泉水長年不枯竭,甘甜爽口,在那些動盪不安的年代,默默地滋潤和撫慰在忍受中憧憬、在勞作中自強的人們。後來村人從山上取來一塊巨石,鑿成泉眼一般大小的洞並磨成八角井框套上,並在周圍砌上灰埕,這樣既牢固別致,又衛生清潔,每日晨晚間前來挑水洗衣的絡繹不絕。幾百年來,這口井源源不斷的泉水乳汁般哺育著一代代繁衍耕種的人們。現在隨著經濟發展,村裡已安裝上自來水,然而根深則果茂,飲水自思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