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束护理减少CA-UTI 是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一个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它们一起实施比单个结局更好 细菌生物被摸 细菌生物被膜(或称细菌生物膜 Bacterial biofilm,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 吉大张家界学院附属医院 第三节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 泌尿道感染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包括输尿管和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泌尿道感染分类 一、概述 (一)病原微生物 大多是由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肠道细菌引起。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还有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假单孢菌等;还包括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如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等。 一、概述 (二)感染途径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主要为逆行感染。 感染途径 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将细菌带人膀胱 腔外:经导尿管和尿道粘膜间隙逆行进入膀胱——最常见 腔内: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处、集尿袋的放尿口 二、评估 (一)健康史 性别和年龄(女性病人;老年人); 评估病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 健康状况(机体免疫力低下); 导尿管置入时间,导尿管材质、尿液引流情况; 抗生素使用情况; 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二、评估 (二)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道口周围可出现红肿或有少量的分泌物。个别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尿液检查时有白细胞尿,甚至血尿与脓尿。 1.有症状的尿路感染 患者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患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尿检白细胞结果: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诊断:症状+尿WBC+(1.2.3.4)中之一 二、评估(三)辅助检查与判断 1.有症状的尿路感染 1) 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G+ 球菌菌落数 ≥104cfu/ml、G- 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是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道感染症状,该患者常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 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2.无症状菌尿症 三、导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留置导尿管前应评估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并应尽可能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 2.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适宜型号和材质的导尿管,仔细检查导尿所用物品(消毒剂和无菌导尿包、引流装置) ,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一)导尿准备 (二)导尿及导尿后护理 1.手卫生与无菌技术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二)导尿及导尿后护理 (二)导尿及导尿后护理 3.无菌密闭引流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用抗反流密闭式引流装置,要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一般情况不要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管,必要分离时应消毒尿管与连接管口在安按菌技术连接集尿系统。 4.尿道口的护理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2次。 (二)导尿及导尿后护理 5.尿管更换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二)导尿及导尿后护理 集束护理预防CA-UTI 1.手卫生与无菌技术 2. 尿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