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及物性的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基于及物性的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及物性的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OFEASTCHINA NORMAL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017 基于及物性的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  ① 王文丽 陈昌来        摘 要:对语法研究而言,汉语动词及物性问题研究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划分及物动词和不 及物动词的可能性、必要性,划分标准以及下位分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及物性是 动词的一种根本属性,及物性虽然与动词的价有联系,但是二者之间绝不能画等号”这一认识,可以根据有无 及物性将现代汉语动词重新分为四类:及物动词、作格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假及物动词,其中及物动词和不及 物动词之间关系属于不及物动词包含及物动词模式。 关键词:及物性;动词属性;动词分类;包含模式 : DOI 10.16382/ j.cnki.10005579.2017.01.013       一 引 言 及物性问题是国内外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也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难题。就“及物性”定义 而言,国外语言学界大致有四种不同的定义:(1)语义定义(传统的及物性定义);(2)结构定义;(3)语 ① 用定义;()多维定义。根据吴锡根、李志仁的研究综述, 世纪 年代中期之前关于汉语动词及物性 4 20 90 问题的研究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开始,他把动词分为“外动字”和“内动字”,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 法》把动词分为“外动词”和“内动词”,此后,几乎所有汉语语法著作都会讨论动词的及物性问题。讨论 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划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划分及物动词和不及 ② 物动词的标准;三、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下位分类。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汉语及物性问题 的研究仍然有不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及物性有高低等级或典型性差异方面的研 1 ③ ④ 究,如王志军 ;(2)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方面的研究,如郭继懋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下位 ⑤ ⑥ ;()及物性与汉语句式方面的研究,如王惠 ;()特殊不及物动词方面的研 分类方面的研究,如徐杰 4 5 ⑦ ⑧ 究,如陈昌来、胡建锋 ;(6)及物性的理论思考方面的研究,如吴义诚、李艳芝 。 吕叔湘指出,动词分为及物(外动,他动)和不及物(内动,自动),这是很有用的分类,可也是个界限 ⑨ 不清的分类;及物动词的再分类,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过去是做得不够的。根据前辈 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目前汉语动词的及物性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看法:     【作者简介】王文丽,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讲师;陈昌来,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 语学院教授,博导(上海,200234)。 ① ① Kittil,Seppo,Transitivity:TowardsA Compre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