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地震勘探野外工作.pptVIP

  1. 1、本文档共4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一、海上勘探与陆上勘探的差异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二、海上地震施工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三、海上勘探震源 目 录 1.野外工作方法 2.地震测线的布设 3.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 4.地震波的激发 5.地震波的接收 6.地震勘探中的干扰波 7.低速带的测定 8.海洋地震勘探 第七节 低速带的测定 低速带: 在地表附近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它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低得多,这个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称为低速带。 降速带: 在某些地区低速带与高速带之间,还有一层速度偏低的过渡区,叫降速带。 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反射波旅行时显著增大。 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 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是地震射线剧烈弯曲。 低速带的测定,是为了静校正提供参数。 第七节 低速带的测定 一、低速带存在及其影响 陕甘地区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二、浅层折射法测定低速带参数的基本原理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原理: 低速带底界是一个良好的折射界面,提供了用折射法勘查低速带的可能性。 两层介质(只有低速带): 通过折射波观测可得一条直达波时距曲线和一条折射波时距曲线,以它们作为基础资料求低速带参数。 1):由直达波时距曲线 求出第一层(低速带)的V0。 2):由折射波时距曲线斜率求低速带下的高速层速度 3):由折射波时距曲线的交叉时 求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图2-10低降速带产生直达波和折射波 对于三层介质,同时存在低速带、降速带,可按下列步骤求低速带和降速带参数。 1):由直线波时距曲线 ,求出低速带波速V0 。 2):由折射波I时距曲线计算出降速层波速 V1 。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v0 v1 v2 ti1 ti2 3):由折射波Ⅱ时距曲线计算出基岩波速 V2 。 4):由折射波I交叉时t01 求低速带厚度 h0 。 5):由折射波Ⅱ交叉时t02求降速层厚度 h1 。 野外工作,由于一般低速带厚度不大,所以低速带底界的高速层折射波盲区较小,低速带总的接收长度可以较短,也就是说,野外施工时,排列可以短些,有“小排列”或“小折射”之称。 折射法是地震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浅层折射实际上是折射法在测定低速带中的应用。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第六节 低速带的测定 第八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海上勘探是把地震仪器安在船上,使用海上专用的电缆和检波器,在观测船航行中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受。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海洋勘探施工设备 第七节 海上勘探的特点 第五节 地震波的接收 一、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 二、地震检波器及其埋藏条件 三、道间距的选择和空间假频 四、地震仪器及其新进展 四、地震仪器及其新进展 地震电缆 目前所使用的地震仪基本上还是遥测地震仪,在遥测地震仪中、采集电路在检波点附近的采集站,采集站在中央主机的控制下进行数据采集。中央主机与采集站间的数据传输有两种方式: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对于有线传输来说,检波器串和采集站之间的、采集站和中央主机之间传输指令和数据的连线就是地震电缆。 目 录 1.野外工作方法 2.地震测线的布设 3.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 4.地震波的激发 5.地震波的接收 6.地震勘探中的干扰波 7.海洋地震勘探 第六节.地震勘探中的干扰波 第五节 地震波的接收 一、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 二、地震检波器及其埋藏条件 三、道间距的选择和空间假频 四、地震仪器及其新进展 二、地震检波器及其埋藏条件 检波器的埋置问题 检波器的埋置要求:平;稳;正;直;紧 (高差小,牢固,位置准确,垂直地面,耦合好) 第五节 地震波的接收 一、地震仪器的基本要求 二、地震检波器及其埋藏条件 三、道间距的选择和空间假频 四、地震仪器及其新进展 空间采样: 检波器对地震信号的接收,相当于沿着测线的波剖面的采样,只是间隔不是时间,而是距离(道间距),称为空间采样。 道间距适当选取: 选择应以在地震记录上可靠辩认同一有效波的相同相位为原则。 能否可靠辨认同一相位,决定于地震有效波(反波射或折射波)到达相邻检波器的时间差Δt,所记录有效波的视周期T*及其他波对有效波的干扰程度。 三、道间距的选择和空间假频的概念 道间距△x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