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中权利冲突与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PDF

网络反腐中权利冲突与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反腐中权利冲突与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

2014年 5月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M ay.2014 第5期 总第 152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Police No.5 Ser.No.152 网络反腐中权利冲突与平衡的法律问题研究 田 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一大批贪腐官员不为人知的秘密相继在网络上遭到曝光,微‘博反腐”、“人肉搜索”等网络 反腐手段开始受NA4J~的关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 网络反腐相对于传统反腐手段 ,显得 效率更高。然而,由于现行与互联网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得网络反腐在实践中常出现公民的言论 自由 权、网络监督权、知情权等权利与官员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如何在民主法治的框架内让公民的言论 自由权等权利 与官员的隐私权之间实现平衡 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网络反腐的法理依据进行探讨,分析相关的权利冲突,借鉴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旨在寻求妥善解决冲突的办法,使网络反腐具有合法、合理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网络反腐;官员隐私权;言论 自由权;冲突 【中图分类号】D9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O14)05一o088—05 检监督中,中纪委受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地方纪委受 一 、 网络反腐兴起的背景与成因 ‘ 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这样便造成了一个尴 (一 )网络反腐 的背景 尬的局面:地方纪委在监督同级党委的同时又受同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 级党委的领导。这样的监督常常是有名无实,而网 是网民利用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介对存在 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贪污腐败嫌疑的官员进行网上爆料,并通过广大网 弥补了这一缺陷。 民的跟帖、人肉搜索等手段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从 3.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而迫使相应的国家机关介入调查并对贪腐官员进行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法律武器 惩治的反腐模式。自2008年 l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 维护 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民众从盲 目地 产局局长的 “天价烟”事件爆发以来,相继出现了“微 服从领导的政治人格逐渐向独立 自主的政治人格进 博开房事件”、“微笑表哥杨达才事件”以及 “雷政富 行转变。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产生了微博、网络 性爱视频事件”等等。近五年来,网络反腐事件已超 社区、贴吧等社交网站,这些新型媒介为公民的反腐 过四十起,且增长速度呈上升态势。网络反腐的高 之路提供了一个 “零门槛、高效率”的施展空间,这些 效性、广泛性、监督风险低等特点备受广大网民喜爱。 都为民众对官员贪腐行为的监督提供 了条件。 (二 )网络反腐兴起 的原因 二、网络反腐的法理依据 网络反腐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腐败现象较多 (一)公民享有言论 自由权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收入分配不均,财富 我国 《宪法》第 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过度集中,加上传统的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使得 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