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内容.PDF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
二、提名意见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
徐义刚团队十多年来完成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项目在探索地幔柱动力学过
程及其成矿作用中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从多学科角
度论证了峨眉山地幔柱的存在,揭示了地幔柱深部过程与地表演变之间的协同变
化规律,阐明了地球深部作用对地壳演变的控制作用。阐明了与地幔柱相关的成
矿机制,初步建立了地幔柱成矿系统,为相关矿床的勘察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项目的创新性认识在国际地幔柱大辩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丰
富地幔柱假说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被国际学术权威借鉴用于定量研
究地幔对流造成的垂向运动和海平面的变化,对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
促进作用。相关成果在国内外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有
关论文发表后被国内外广泛引用,8 篇代表性论文被SCI 他引 1126 次。这些成
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此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提名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地球科学领域。
地幔柱假说是弥补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水平运动、忽略垂向运动的不足而提
出的。地幔柱不仅为大火成岩省(LIP)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对镍、钒、钛、铂
族元素的超常富集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大规模、快速的火山喷发导致
大气圈的变化,影响生物圈的演化,因此地幔柱是联系地球各层圈的纽带,是开
展固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通过对我国西南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科学发现:
1)为峨眉山地幔柱提供了关键证据
通过生物地层的区域对比,发现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灰岩存在差异剥蚀,
且其等厚线呈似圆状分布,证明大规模火山喷发前发生过快速、公里级的地壳穹
状隆起,隆升的时间、幅度和形态与理论模型预测高度吻合,被国际权威称为地
幔柱导致地壳动力抬升的最佳地质记录。
2)发现峨眉山 LIP 地壳深部结构、浅部穹窿和玄武岩类空间分布之间的协
同变化规律。
根据茅口灰岩的剥蚀程度,将峨眉山LIP 分成内、中、外带;将峨眉山玄武
岩分成低钛和高钛玄武岩,并限定两者分别为高温地幔大程度和低温地幔小程度
部分熔融的产物;发现低钛和高钛玄武岩分别分布于峨眉山LIP 的内带和中带;
发现地壳厚度从内带→中带→外带逐渐降低,不同指标间的协同变化是地幔柱作
用的结果,为地幔柱影响下固体地球不同圈层的系统行为研究提供了范例。
3)解决了峨眉山玄武岩定年的难题
证明峨眉山LIP 顶部的酸性火山岩、宣威组底部碎屑岩和中晚二叠世界线粘
土岩下层为一个区域等时界面,确定峨眉山LIP 主喷发期年龄为~259 Ma,主喷
发时限1-2Ma,为揭示峨眉山LIP 与中晚二叠世(GLB)生物灭绝之间的联系提
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修正的GLB 年龄被国际地层委员会采纳更新地质年代表。
4)扩展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空间范围
传统上峨眉山 LIP 是指哀牢山-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带以东地区,残留面积为
25 万平方公里。研究发现,位于断裂带以西金平-越南北部也分布大面积的二叠
纪岩浆岩,在化学地层、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过程上与峨眉山LIP 完全可以类比,
证明其原为峨眉山LIP 的一部分,后沿哀牢山-红河断裂向东南挤出至现今位置。
这一认识连同其他工作将峨眉山LIP 面积扩大至~50 万平方公里。
上述成果为峨眉山地幔柱提供了确凿证据,完善和发展了地幔柱假说,对地
球系统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共发表论文45 篇,其中8 篇代表性论
文的SCI 他引1337次,单篇最高SCI 他引393 次。第一完成人应邀在AGU Chapman
Conference 和Goldschmidt 等重要会议上做Keynotes,担任国际大火成岩省委
员会和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奖励提名委员会委员,以及Terra Nova 等四个国际学
术刊物副主编,在Episodes, Lithos 和Economic Geology 上主编专辑3 部,显
著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项目获广东省
科学技术一等奖1 项。申请者中有两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三人进入ISI 全球
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
四、客观评价
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著45 篇(部),其中SCI 论文24 篇。主
要成果被SCI 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