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pptVIP

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肾上腺皮质的结构 球状带:主要分泌醛固酮,去 氧皮质酮 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 束状带:主要分泌可的松,氢 化可的松 糖皮质激素--调节三大物质代谢 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雌激素 性激素--调节生殖系统等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规律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天然品: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药理作用】 与剂量密切相关 生理剂量:影响正常的物质、水盐代谢。 应激状态:分泌大量的激素,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刺激。 药理剂量:除影响物质、水盐代谢外,还有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1)糖代谢 肝糖原↑、肌糖原↑、血糖↑ 机制: ①促进糖原异生; ②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 ③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蛋白质代谢 ①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 ②抑制合成(大剂量减少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 负氮平衡 糖皮质激素可血清氨基酸含量及尿酸排出量增多,尿中氮的排泄量增加。 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淋巴组织和肌肉组织萎缩,皮肤变薄,伤口不易愈合。骨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导致骨质疏松。 注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合用蛋白质同化激素 3)脂质代谢 ①促进分解,抑制合成 ②使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 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人面部 和躯干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较敏感,四肢脂肪组织 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所以糖皮质激素大量长期应 用,四肢脂肪合成少而面部和躯干脂肪合成多 3、抗炎作用 特点: 1)作用强大 2)非特异性: 对抗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3)抑制炎症反应的全过程: 炎症早期:(-)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浸润↓ →红、肿、热、痛↓ 炎症后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延缓肉芽 形成→防止疤痕和粘连,后遗症↓ 4)抗炎不抗菌:机体抵抗力↓→感染扩散 抗炎作用 二重性: 多种原因 抗炎作用 二重性: 不利方面 抗炎作用 机制: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基本机制是基因效应。糖皮质激素(GCS)与靶细胞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相结合后影响了参与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效应。 (1)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 (2)稳定溶酶体膜 (3)减少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 炎症早期 利:抑制炎症的病理反应,缓解炎症的症状。 弊: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导致炎症的扩散。 炎症后期 利:预防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疤痕形成。 弊:可延缓伤口的愈合。 GCs抗炎作用的利弊分析 GCS的抗炎作用是以降低机体抵抗力为代价的。使用前应用足量的抗菌素。 因蛋白质是组织创伤修复的主要因素 (1)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免疫过程中,抗原 — 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5 —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糖皮质激素可减少上述过敏介质的产生,抑制过敏反应产生的病理性变化。 (2)抑制免疫系统 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等。 2)抑制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4.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5. 抗休克 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各种严重休克, 尤其是感染中毒性休克,对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 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一定疗效。 是抗炎、抗毒、抗免疫的综合结果 (1)稳定溶酶体膜,使心肌抑制因子释放减少, 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2)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AD、NA、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休克状态。 (3)解除血管痉挛,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 (4)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过程 毒素 血管痉挛 心肌收缩力↓ 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 休克 溶酶体膜破裂 心肌抑制因子MDF 缩血管活性物质 GC抗休克作用机制 毒素 血管痉挛 心肌收缩力↓ 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 休克 缩血管活性物质 心肌抑制因子MDF ?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降低血管对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 溶酶体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扩张痉挛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耐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