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制造业展比较研究 .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印度制造业展比较研究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印度已经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中国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提升其竞争力,需要借鉴印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和提升现代制造业。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效率,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这样两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   [关键词]中、印制造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在人们传统的概念中,印度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承接IT产业外包,带动了经济增长。然而,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根据印度中央统计组织的统计报告,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2004年上升至%,2005年更是达到11%,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印度将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那么印度制造业能否超越中国?中、印两国制造业的制度环境有何差异?二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竞争优势是哪些?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印两国制造业展开竞争与合作。   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大体相当,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这其中包括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浙江、广东的五金、电器及家用电子产品。所以,乡镇集体工业是8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业的主体。80年代后期,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最早的一批日资、韩资及台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这批外资企业主要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于纺织、服装、鞋帽、玩具、食品及化工行业。在贸易形式上属于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性质。从90年代开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内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台资企业的大规模投资,1990年前后,台湾建立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完整集成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制造体系。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受互联网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IT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制造商的产品价格和利润也随之下降。而中国内地却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所以,从90年代初,台商主要将广东、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1994开始,外商纷纷将上海、苏州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其中%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的形式从事加工出口贸易。同样,2000年以后,国际通讯设备市场一路下滑,而中国的移动通讯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个人移动通讯市场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日本、韩国、香港、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地转向中国,如三星、日立、爱立信、阿尔卡特将其产品CDMA、GSM及小灵通(PHS)以及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多媒体及网络应用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中国。如今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环渤海湾经济区到东三省,从沿陇海线到长江沿线,制造业成为这些地区的主力军。   印度的改革开放从1991年开始,比中国整整晚了13年,在此之前,印度实行的是混合经济模式,其实质是严格的计划经济。1991年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在IMF的压力下,印度才改弦易辙,摒弃计划经济,渐渐走向市场经济。当年主导印度改革的关键人物就是现今的国大党总理曼穆罕·辛格。作为印度独立后宣扬与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第一人,辛格在强大的阻力面前,坚定地推行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削减关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并使卢比在经常账户下实现了自由兑换。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的CDP增长率一直徘徊在2%-3%之间,但从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的GDP增长率大幅上扬,年均为%,近年来更是达到8%以上。印度自1991年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历程大体上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从1991年到2002年,以IT产业为主的经济增长阶段;二是从2003年至今,IT产业和制造业共同发展的阶段。印度有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信息技术实力以及英语普及,但是印度国民储蓄率仅为24%,基础设施状况差,2003年该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仅为40亿美元,不足中国的1/10。结果是信息技术带动的软件、业务流程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服务业成为其经济振兴的主要力量。服务业的复兴使印度得以填补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缺陷留下的空白。但是类似软件外包这样的服务领域并没有给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因此政府一直希望能够借鉴中国模式来发展制造业,争取使印度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然而,由于基础薄弱、劳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