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谐社思想启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和谐社思想启发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启发   一、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和谐社会”基本内容的诠释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天人合一”,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基本的思想观点之一。它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所处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指出人类应当有限度、有节制地利用大自然,掌握并尊重自然规律,要保护自然界,而不能破坏自然,更不能无限索取、利用自然界。道家思想强调人生以回归自然为目的,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与万物融为一体。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网拦河捕鱼,反对射猎夜宿之鸟,这反映了他反对人类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他要求人们要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孟子所追求的是“尽心知性知天”的理念,并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战国后期的荀况说:“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客观规律,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并指出,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人们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并利用规律,即“制天命而用之”。汉代大师董仲舒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他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主张,从而确立了“天人合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总之,在古代社会思想家们看来,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同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古代社会思想家们的“天人合一”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这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人与人的和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重视道德教化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倡和谐共处,宽以待人,提倡关心人、尊重人,强调通过友爱、平等、融洽来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最大。孔子以“仁爱”为基本原则,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品质,具有这个道德品质的人方可称为“仁人”,而弄虚作假、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称其为“仁人”的。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提出“君子矝而不争,群而不党”,他反对结党营私,指出善于团结他人,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者,才为君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认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一脉相承。孟子还提出了“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将“爱”的价值观扩展开来,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万物。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忠孝义”等理念都体现出了“人和”的道德观,都主张通过仁礼、性善等观念来塑造理想的人格,并通过“人和”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里,人就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离开了人与人之间善意、互助的人际交往,社会安定、和谐就无从谈起。道家学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状态,它反对社会冲突和严酷刑法,强调万物互相平等,不分贵贱,人们通过“无欲”“无为”“无争”的崇高理想境界来达到天下太平,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发展。总之,在古代思想家看来,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体现温情、善良和互帮互助的社会。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具有社会的属性。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是“天下有道”,他倡导一切都协调适中,恰到好处,主张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主张在政治上通过“以德治国”与“以仁施政”来行“王道”。后来,孟子提出“以民为本”。孟子的这种思想与上述孔子的“仁政”思想相得益彰,二者都主张通过政通人和、和谐兴邦的理念来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另外,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群己和谐”,荀子就提出“群居和一”的观点,指出:“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这就是说,人只有合群,而非独处,才能避免争斗,协调一致,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和谐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一再出现盛世现象,如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的形成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