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5暑期学校课程项目汇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PDF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暑期学校课程/项目
汇 编
2015.6.25
目 录
前言1
基础医学院5
中药学院40
针灸推拿学院61
管理学院75
护理学院93
人文学院107
附件:暑期学校选课、成绩管理暂行办法121
前 言
一、背景
1.相关概念
广义上的暑期学校就是指在暑期举办的,以传授知识或拓展能力为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狭义的暑期学校指的是学校在暑期开放其教育资
源,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设的不在教学计划之内的课程。对狭义的暑期学校可从以下几
方面理解:
首先,在暑期举办,这是暑期学校的基本条件。
其次,暑期学校应具备四要素:学校、教师、学员、课程。暑期学校的载体应为学
校,以校园的教育资源为依托实施教学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暑期学校应设有
授课教师;暑期学校针对特定的群体招收学员;这里所指的课程包括授课、讲座、实
验、实践等。
第三,所授课程在学校正常教学计划之外。暑期学校是学生自愿参加,根据自己的
兴趣自主选择,因此不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
2.发展历史与现状
暑期学校始于1871年的美国哈佛大学,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美国暑期学校办
学经验的积累是深厚的。开放办学和学生群体多样化是其暑期课堂的重要特征。我国
最早开办暑期学校的是北京大学,始于2004年。从暑期课程的开放度来看,除北京大学
和山东大学(部分开放)面向校内外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外,其它暑期学校的受益群体
只是本校学生。国内大学的暑期学校主要以课程和科研训练为主,以实验实习、专题
讲座和科研活动为主,其中实习、实践和实验类课程占比重较大,必修课程偏少。从
整体来看,涉及的学科领域和数量都不丰富。课程类型主要集中在实习实践类课程和
人文素质类课程。但总体来说,无论国内外的暑期学校,均具有时间短,教学集中,
形式灵活的特征。
暑期学校的开办大多伴随学期制度的变革,其形式是减少课堂教学时间,而其根
本目的则是增加学生的非结构化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美国教育家曾
提出整合教育(integrating education)的概念,与“素质教育”概念相类似,就是从
传统强调课堂内教学转变为强调课堂内学习和课堂外非正式场合学习的统一,目的是
1
将学生结构化学习与非结构化学习整合起来,让本科生在各种场所,通过各种形式,
向社会学习,向有不同背景、文化与经历的人学习,一起作为探索者参与教师的科学
研究等。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非结构化学习,
其直接理论推论就是必须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结构化学习的时间。这也是正是暑
期学校应运而生的原因。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成为每个教育工
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内在的改革需要,我校积极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
体系整合工作。尽管如此,繁重的课时仍是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非结构学习的阻碍。面
对现存的问题,暑期学校将是解决学生能力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如何明确定位我
校暑期学校的开办目标,可行性,以及暑期学校构成形式、实施方案,是下一步的研
究重点。
二、建设目标
以整合大学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能力为核心,利用暑期
学校的教学模式,探索小学期运转的可能性,解决现行中医院校教育模式中存在实践
不足、创新科研训练不够、人文素质培养相对薄弱等问题,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通识
课程、选修课程的改革,突出实践性、人文素质类、科研创新性等教育内容,体现学
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暑期学校
教育模式。
三、建设计划
第一阶段(2015 年暑期)
在现行学期制度基础上,学年变更41 周,具体为20 周(第1 学期)+20 周(第2
学期)+1 周(暑期学校)。利用一周时间,探索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效果,总结经验,
为推行小学期制度提供参考意见与建议。
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开展部分课程,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