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泽教授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20141025 (1).pptx

张英泽教授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20141025 (1).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均匀沉降在膝关节退变及内翻过程中机制的研究;均匀沉降;岩石;;侧方失去支撑,发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疏松;在体重负荷作用下,脊柱、膝关节、髋关节与踝关节等负重部位骨质均会发生不同程度沉降;;胫骨近端为松质骨,负重面大,由于其内侧无骨性阻挡,外侧有腓骨支撑,根据生物力学、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胫骨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腓骨支撑是导致胫骨平台内外侧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导致内平台偏低,站立及行走时,股骨髁相对胫骨向内侧滑移,使膝关节内侧负荷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内侧平台的沉降 继发膝关节力线内移、膝内翻畸形;;病例;研究显示:腓骨骨密度 胫骨内侧平台骨密度 胫骨外侧平台骨密度 胫骨平台中部骨密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生物力学实验(5具标本);克氏针,作为测量胫骨平台高度的标记线;循环实验前;内侧平台沉降后,使用光栅尺测量股骨髁滑移 在内侧平台沉降约1mm、1000N负荷下,滑移平均1.4mm ;截除腓骨后,重复循环试验;截断腓骨后重复上述实验,在CT上测量:无明显沉降,股骨髁未发生明显滑移;根据“腓骨支撑是导致胫骨平台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这一理论,我们应用单纯腓骨近段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患者;在腓骨中上1/3交界处做一2~3cm直切口(临床) (为便于显示,尸体实验切口较长);于腓骨肌和比目鱼肌平面逐层剥离肌肉,显露腓骨;截骨区距离腓总神经6cm,比较安全 但术中操作仍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截除约1.5~2cm 腓骨块;于胫骨平台和腓骨头各植入一枚平行克氏针作为标记,测量两针间距;于腓骨颈下6cm处植入一枚牵引针,以100N力量牵引,腓骨可下移1-2mm(平均1.7mm);截除1.5cm腓骨,以100N力量牵引,腓骨可下移3-4mm(平均3.6mm),显著大于腓骨截除前. 截断腓骨后,近端腓骨活动度增大,对胫骨外侧平台支撑作用减弱;腓骨截骨患者10年随访;腓骨截骨患者10年随访;腓骨截骨患者10年随访;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双下肢力线正常,双侧髋、膝、踝关节正常,未见退变征象;一般资??:;手术治疗;结果;2009年11月 负重位;术前视频;患者2011年2月行腓骨近段截骨术 术后患者疼痛显著减轻,内侧关节间隙恢复,下肢力线部分矫正;非负重位;术后28个月随访;;;术前;术后10个月随访,患者正常行走,蹲起无疼痛 ;;患者术后X线示:腓骨近段截骨;;术后8年随访;患者,女,55岁,左侧膝内侧疼痛1年,VAS评分7分;;患者,女,73岁,左侧膝内侧疼痛9个月,VAS评分7分;;患者,女,80岁,双侧膝关节疼痛10余年,活动时加重;;患者双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2007年行右侧腓骨颈下6cm截骨(骨块长度1.5cm) ,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改善 2010年行做左侧腓骨下6cm截骨(骨块长度1cm),术后疼痛明显减轻;7个月后疼痛逐渐加重,X线示左侧腓骨愈合;左侧术后7个月随访;;非负重位;术后9个月,左侧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右侧疼痛逐渐加重,X线检查示右侧腓骨断端骨痂连接;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腓骨近段截骨术;谢谢!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