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调的来源与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调的来源以及词调的类别 唐万青 目录 1、词调的来源 2、曲类与词调 词调的来源 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调,是指词的腔调(宋人或称为腔子),也就是歌谱。写作一首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调,然后按照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以词填之; 词山曲海的盛况 元燕南芝庵《唱论》总结当时词曲之盛,称“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宜兴万树作《词律》二十卷,计收词调六百六十调。嗣后徐本立作《词律拾遗》八卷,补录词调一百六十五调。杜文澜作《词律补遗》一卷,又补录词调五十调。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等奉命作《钦定词谱》四十卷,共收词调八百二十六调,。康熙时还有钱葆酚 辑 三十卷,收词调一千。 词调的来源 1、民间 2、来自边地或外域 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4、创自乐工歌伎 5、摘自大曲、法曲 6、词人自度曲 一、来自民间 同前代乐府一样,唐宋词调也有来自民间的。但唐宋词调所取的为民间曲子,不是一般民歌。民间曲子同一般民歌是有区别的。民间曲子是对民歌经过选择、加工而后定型下来的,它要比一般民歌更得到广泛运用,成为一种艺术歌曲。 人们熟知的,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县),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唯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汗如吴声。”宋黄庭坚《山谷内集》卷一有诗题说:“《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 宋代民间曲子的创作也很盛。《宋史·乐志》说北宋时,“民间作新声者甚众”。被采作词调的,如《孤雁儿》,《花草粹编》卷八引杨提《古今词话》无名氏词,保存着民间曲子的风味。 二、来自边地或外域 唐时西域音乐大量传人,被称为胡部。西域乐曲传入后,起先还沿用原名,后来有些改为汉名还沿用原名,如天宝十三载(754),改太常曲中五十四个胡名乐曲为汉名。《揭鼓录》载一百三十一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来曲名。教坊曲中也有胡部曲。被用作词调的,有的仍为胡名,如《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敦煌曲子词有《望月婆罗门》,据传唐著名法曲《霓裳羽衣舞》也是据《婆罗门》曲加工改制而成的。又如《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 唐五代有些词调以边地为名,表明它们的曲调来自边州。《新唐书·五行志》说:“天宝后各曲,多以边地为名,如《伊州》、《甘州》.《凉州》等。”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宋代外来音乐远不如唐代之盛。不过也时有流行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侄,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   三、创自教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唐和北宋都有教坊之设。按照宫廷需要创作新的乐曲,是教坊的职责之一。唐教坊曲除采自民间和外域的以外,也有部分是教坊创制以供奉宫廷的。如《荔枝香》。 北宋教坊分大曲、法曲、龟兹、鼓笛四部,大曲部奏十八调四十大曲,比唐教坊所奏还多。北宋太宗、仁宗都以善于制曲著称。《宋史·乐志》说“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不过宋太宗所作三百余曲,用作词调的甚少。常用作词调的,不是这些御制曲子,而是一般的教坊曲。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仿尧乐《大章》,舞乐《大韶》之名,制《大晟乐》,并专门设置大展府负责朝廷音乐。这是个位于教坊之上的音乐机关,由它定乐律,制乐谱,交教坊按习,并颁行天下。大晨府创制了不少词调。 四、创自乐工歌伎 乐工歌伎以音乐为专业,他们比一般词人更懂得乐理乐律,有些还能制调作曲。由乐工制调的,如《雨霖铃》还有《念奴娇》 《乐府指迷》说当时“秦楼楚馆所歌之词,多是教坊乐工及闹市做赚人所作,只缘音律不差,故多唱之。” 五、摘自大曲、法曲 一部大曲、法曲有时多至数十遍。词调中有“摘遍”一类,即从大曲、法曲中摘取其美听而又可以独立的一遍,卑谱单唱。《梦溪笔谈》卷五,谓大曲“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贝叫谓之摘遍。” 如《梁州令》出于大曲《凉州》,《伊州令》出于大曲《尹州》,《水调歌头》出于大曲《新水调》,《齐天乐》出于大曲《齐天乐》,《法曲献仙音》、《法曲第二》、《霓裳中序第一》出于法曲《霓裳羽衣舞》等。 六、词人自度曲 《汉书·元帝赞》:“自度曲,被歌声。”宋王观园《学林》卷三“度曲”条:“《赞》所谓‘自度曲’者,能制其音调也;‘被歌声’者,以所制之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