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ppt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让幼儿感知与初步理解量的可逆性、传递性和相对性的方法 排序中的可逆性,是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即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逐一递增或逐一递减的顺序,如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 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比A长,C比B长,那么C就比A长,(B>A,C>B,所以C>A)。 排序中的双重性(相对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物体的量都比前面一个物体大,比后面一个物体小。 引导幼儿感知与理解序列中的可逆性,可在幼儿完成排序任务的过程中或以后,结合讨论排序结果进行。例如,中班幼儿先完成了5的正排序(由小到大),又完成了5的逆排序(由大到小),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你这次排的跟之前排的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感知与理解序列中的传递性,可在大班幼儿分别完成A与B(B>A)、B与C(C>B)的比较后,提问幼儿C与A谁长?,待幼儿回答C>A后,问“你是怎么知道黄棍比红棍长的?”(由短到长的三根小棍儿,A红色,B绿色,C黄色) 量的相对性是通过对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幼儿感知量的相对性这个特点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应注意:(1)先让幼儿进行两个实物的比较;(2)再增加第三个物体;(3)向幼儿提出认识相对性的问题,如教师指着中间高的说:“这个人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高还是矮?”引起幼儿积极思考,使幼儿感受到高矮比较具有相对性。 五、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一)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是指把待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一般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 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活动是一种逻辑活动,它需要把量的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测量的过程是一个逻辑相加,进行移位和替换的过程。因而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自然测量的意义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 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 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教幼儿懂得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教师可运用讲解演示法,首先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工具,然后向儿童说明测量的起始点、终点、移动及其记号,算出量的结果,量后重复测量加以验证。 3.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散步等活动中练习测量。 4.使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 对幼儿进行量排序的教育有何意义?不同年龄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自然测量?如何教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3.设计一则教幼儿认识量守恒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 4.设计一则教幼儿认识量的相对性、传递性和可逆性的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目标导航 1.了解常见的量概念的内涵。 2.理解学前儿童量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 3.掌握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 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奇奇看见两瓶一模一样的饮料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时会认为它们变得不一样多呢? 案例中的伟伟和奇奇对量的认识概念分别处于什么水平? 案例 伟伟和奇奇是兄弟俩儿,伟伟6岁,奇奇4岁。妈妈拿来两瓶一模一样的可口可乐(这两个可口可乐瓶的大小形状一样,里面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给兄弟俩儿喝。一开始两个孩子都知道两个瓶中的饮料是一样多的。但妈妈并没有直接将两瓶可乐交给孩子,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4岁的奇奇先挑,他首先挑选了一大杯而放弃两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又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又来到两小杯前,仍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还是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奇奇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了犹豫,在他来回走动着挑选量较多的饮料时,他那6岁的哥哥伟伟却在一旁不耐烦地叫道:“笨蛋,挑什么挑呀,两边是一样多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你就会知道两边是一样多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他说的是对的。 第一节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要求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本章所涉及的是幼儿认识连续量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认识量的一般过程 (一)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儿童早期对于物体量的认识是不分化和不精确的。表现在:3-4岁的儿童往往只能感知和区分差异明显的量,并从中辨认出最大的(最长的、最高的)或最小的(最短的、最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才逐渐能够认识和区分差异不太明显的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