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应用及展望(武汉).ppt

预制装配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应用及展望(武汉).ppt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预制装配技术的基本要求: (1)具备与现浇结构等同的受力性能,确保结构安全,工程安全永远要放在首位; (2)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确保结构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不会发生渗水、漏水问题; (3)施工过程便捷,确保节点连接的施工过程容易实施; (4)节点连接造价较低,确保工程的经济性。 叠合整体式预制装配体系的节点处仍以现浇混凝土为主,故均具备良好的受力性能、防水性能等。 (3)叠合装配技术的内涵 由于地下工程大部分墙的纵向长度远远大于墙幅的高度,且支撑点为楼板,故荷载均沿墙高方向分布,墙幅间的小幅度削弱对结构受力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只需考虑接缝的防水效果即可。 这种接头形式一方面施工速度快,省去接头绑扎钢筋笼的时间及支模的时间,另一方面叠合墙除预制部分外,均为现浇,结构的自防水能得到最大的保证。 3.2 叠合墙与现浇底板接头连接 (3)叠合装配技术的内涵 由于底板浇筑无需支模,且为保证结构整体的防水性能及单层叠合侧墙与底板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本体系底板采用现浇。体系叠合墙在与现浇底板的接头处预留一块空隙,架设钢模板,当对叠合墙进行现浇时,可保证接头处均为全现浇,从而保证了接头部位的结构厚度,使接头部位受力不会被削弱。 3.2 叠合墙与现浇底板接头连接 (3)叠合装配技术的内涵 本体系叠合墙与叠合顶板连接节点采用现浇,钢筋锚固长度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3.3 叠合顶板与叠合墙节点图 (3)叠合装配技术的内涵 存放与运输 4) 施工工艺流程 4) 施工工艺流程 4) 施工工艺流程 锁紧 4) 施工工艺流程 龙门吊方案实施情况 4) 施工工艺流程 龙门吊方案实施情况 4) 施工工艺流程 (3) 半预制技术 (1) 半预制技术的提出背景 (2) 半预制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 半预制技术的案例 现浇施工的几个主要问题: 1、工期:现浇工期较长; 2、质量:质量不容易控制,尤其外观质量; 3、成本:大量施工用人力资源,频繁施工吊装和运输机械,成本不容易控制。 4、文环:材料多,工期长、人员多等制约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效果。 制约整节段预制施工的几个主要问题: 1、图纸标准化尚不成熟; 2、需要较大起重设备 3、预制需要专业化模具及场地 4、大型构件运输受到交通限制 5、防水难度大 工期快 半预制技术 现浇工艺优势 预制工艺优势 省人工 质量好 成本优 难度低 适应强 断面多 防水好 预制、吊装顶板 现浇底板、侧墙 浇筑后浇带 半预制概念:半预制工艺是综合现浇工艺优势与预制工艺优势而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型新工艺,其工艺原理是管廊底板及侧墙采用现浇、顶板采用预制安装。 2.1、施工工艺流程 第一步:预制盖板 第二步:现浇底板 2.1、施工工艺流程 第三步:现浇侧墙 第四步:顶板安装 2.1、施工工艺流程 第五步:浇筑后浇带 第六步:节点处理 原设计断面图(包头) 2.2、结构可行性 半预制计算断面图(包头) 半预制管廊顶板计算 2.2、结构可行性 半预制管廊底板计算 半预制管廊侧墙计算 2.2、结构可行性 结论: 经过计算半预制工艺在结构设计上是完全具有可行性 底板侧墙现浇 顶板预制安装 无需满堂支架,降低现浇难度, 降低了预制难度和吊装的重量 施工防水 防水难度较整体预制降低 工艺具有可行性 2.3、施工可行性 从工期及成本分析来看,施工具有可行性。 工期:经过初步分析与调查,以30米管廊工程为例,降低工期30%左右(15天 9天)。 成本:经过初步分析与调查,以30米管廊工程为例,成本较现浇节约。 2.4、经济可行性 包头管廊半预制试验段现场照片(长度6m) 3.1、试验段情况介绍 6m 工程位置: 我们在包头综合管廊工程中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半预制施工试验段,试验段选择在标准断面区间,实验段长度6m,共计划分为4块预制顶板,每块板1.5m,预制顶板每块板的重量在5~6T 3.1、试验段情况介绍 半预制试验段效果图 节点处理: 顶板纵向采用企口接缝,接缝处采用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然后再进行灌浆处理。而顶板两侧与现浇段相接之处预留安装钢边止水带的后浇缝。保证现浇顶板与预制顶板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包头管廊半预制试验段(预制盖板设计图) 3.2、预制盖板的设计与施工 包头管廊半预制试验段(预制盖板设计图) 3.2、预制盖板的设计与施工 顶板模板 顶板浇筑完成 3.3、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后浇带模板 后浇带浇筑完成 中隔墙凸榫结构 中隔墙安装后 3.3、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3.3、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企口缝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条 承口缝 3.3、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接缝处填塞沥青密封膏 边板后浇带 3.3、节点的设计与施工 3.4、安装施工 3.5、防水试验 防水试验水池蓄水 防水试验水池 防水试验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