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作业溢流与压井现场操作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特殊压井方法 (1)暂时压井后下钻法 在起下钻过程中发生溢流后,因钻具不在井底,给压井带来很多困难,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如发现轻微溢流,应立即抢装钻具止回阀,然后迅速下钻并争取下到井底。根据情况采取控制回压排除溢流,或调整钻井液密度,然后再用常规压井方法压井。如溢流较严重,则应停止起下钻作业,迅速关井。 发生溢流关井后,由于溢流在钻头以下,无法循环排除溢流,可在钻头以上井段替成高密度钻井液,即所谓戴“重泥浆帽”,开井抢下钻至井底,然后采用常规法压井。 2009年11月13日四川蓬莱1井,用设计密度低限1.97 g/cm3的聚璜钻井液,钻至井深3759.08m发现气侵,层位三叠嘉陵江二段,液面上涨1.6m3,立即关井,20分钟后,求得立压3.6MPa后,用2.14kg/cm3压井。因一直不能压稳,先后七次逐渐提至2.46kg/cm3才基本将井基本压稳。 11月24日用密度2.46kg/cm3泥浆,钻至井深3938m完钻。完钻后,为确保起钻及电测安全,将密度由2.45↑2.48 g/cm3后,短起15柱至套管内静止观察。然后下钻至井底循环,钻井液静止时间14h。全烃↑100%,出口泥浆密度2.48g/cm3↓2.39g/cm3。计算油气上窜速度4.43m/h,油气上窜高度62m。认为具备安全起钻条件。起钻灌泥浆正常。 11月28日电测中途通井,静止时间32.7h,循环时,全烃↑74.2%,出口密度2.48g/cm3↓2.14g/cm3, 池体积上涨2.2m3,后关井经分离器循环。出口焰高12m,全烃最高83.2%。后循环加重泥浆,出口密度2.44↑2.48g/cm3。循环无异常后,起钻。 从开始起钻起,就一直灌不进去,直至起到最后一柱钻杆都未灌进。 根据计算,应少灌量为10 m3左右。现场认为是井漏“回吐”所致(?)。 此时已发现溢流,随即抢下钻,幸好还没有起钻铤,否则后果更严重。 下钻至井深2843.81m,钻井液多返16.8m3,出口见涌,涌出转盘面,立即关井,套压0↑3.2MPa,1小时后套压3.2↑20MPa。立即用密度2.50g/cm3的泥浆,控制套压29~8MPa压井,出口焰高10m。 由于关井压力仍然很高,钻具不在井底,决定带“重泥浆帽”, 控制套压15MPa,替入密度2.56g/cm3的钻井液47.1m3(2843.81m以上管内外容积47 m3)压井,漏失泥浆19.4m3,重泥浆未全返出,但受气侵泥浆被推入地层,这也是所期望的。 采取以上措施后,实际上是不能实现井内平稳的,只好采取关球封强行下钻。 下钻时将球形控制压力调为8MPa,钻具不能下放,后再调至5 MPa。下钻至井深3705.80m,经分离器控制套压6MPa,替入密度2.50g/cm3的钻井液87.9m3,套压控制逐渐降为0,漏失泥浆16.1m3。后继续经分离器未控压循环观察。 11月29日继续下钻至井底循环,出口见涌,后涌出喇叭口,液面上涨0.6 m3,立即关井,套压2MPa。后关球型防喷器间断活动钻具,控压2~3 MPa循环排气,出口火焰高5m,液面上涨2.1 m3,后逐渐回落。 后循环加重泥浆,密度2.50↑2.52g/cm3,井下转入正常。 (2)体积法(或称置换法) 在空井情况下发生溢流后,应迅速关井,然后按以下方法处理: 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确定允许的套压升高值,当套压上升到允许的套压值后,通过节流阀放出一定量的钻井液,然后关井。关井后气体又继续上升,套压再次升高,再放出一定量的钻井液。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气体上升到井口为止。 第二阶段:气体上升到井口后,开井泄掉天然气,见泥浆则停。通过压井管汇以小排量将压井液从环间泵入井内,使套压升高到某一预定值后,停泵。待钻井液沉落后,再释放气体,使套压降低至等于注入钻井液所产生的液柱压力,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充满钻井为止。 在井内有钻具时,气体已窜至井口附近,井口关井压力很高,为了减少井漏和井口风险,也应采用置换法进行处理。 (3)压回法(或称直推法) 所谓压回法,就是从井口或环空压入压井液,把进入井筒的溢流压回地层。此法适用于:a、在井内无钻具,发生外溢,无法循环;b、井内无钻具或有钻具均已喷空;c、井内有钻具且已发生H2S溢流等情况的压井。 具体做法是:以最大允许关井套压,作为施工的最高工作压力挤入压井液。挤入得压井液可以是原钻井液或稍微重一点的钻井液。挤入的钻井液量至少大于关井时的循环池增量(c),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