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课件.ppt

广东省广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常见题型 1.这首诗(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比较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二、答题方法 1.掌握表达技巧包含的具体内容。 2.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抒发了……的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 * (2007·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日晚倦梳头;②欲语泪先流。(每句1分,共2分) *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2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2分)。 * 一、思想情感归纳 二、哲理句归纳 三、用典句归纳 ? 四、表达技巧归纳 五、七至九年级课内外古诗分类整理(按时间顺序) * 课后作业本内容,请点击此链接 * * ●文言字词理解 1.实词归类: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课文注解词。 2.虚词归类:常见的十个虚词——之、其、于、者、为、而、以、乃、夫、然。 3.学会推断。词义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因此,我们除了要熟记文言词语常用的义项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词义。 * 1.(2016·广州市)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3)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 (4)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 (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 推托 类 香花 爱戴 通“避”,躲避 * 1.(2015·广州市)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 )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童趣》)( ) (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 在半路上,在路上 慢慢地 通“伸”,伸张 使……劳累 坏、耽误 * 2.(2014·广州市)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 (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 (4)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 (5)恐前后受其敌(《狼》)( ) 通“俱”,全、都 使……饥饿 道歉 靠近 攻击、袭击 * 解读经典: 从中考命题来看,要求解释的加点词基本上都是课文注解中的重点实词,如“辞”“属”“徐”。还涉及通假字,如“辟”“信”“具”;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