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所致脑到部缺血的外科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动脉炎所致脑到部缺血的外科治疗

讨 论 由于TA的病因不清,也可能是某种全身性疾病的血管表现,多处动脉受累,动脉炎症病变反复出现,不断进展,外科血管转流手术的长期结果不确定,只有在病变的终末期完全纤维化后手术尚可进行。 近20年来,对于动脉硬化性疾病应用各种腔内微创治疗已被广泛接受。本组病人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的症状缓解结果。 讨 论 对于活动期病人来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的器官缺血表现,一味保守可能延误病情。应采取以PTA为主的介入治疗,改善器官缺血,尽量延后进行手术搭桥的时机。 TA介入治疗早期成功率高,但是再狭窄率亦高,往往需要反复治疗。 对于支架植入,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尽可能在TA的晚期实施。 讨 论 无论采用何种外科干预治疗手段,TA的内科治疗极为重要,应伴随TA病人的治疗全过程。 尽管临床认为干预治疗是在TA晚期(静止期),但不能忽视外科治疗对TA疾病的刺激可能导致的诱发因素,正规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可或缺,时间充分。 小 结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中青年女性多发的罕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当受累血管出现严重狭窄影响器官血供时应外科治疗。 目前对于该病活动期的诊断尚存争议,缺乏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诊断手段。然而疾病活动并不是外科操作的绝对禁忌证,因为炎症活动而放弃外科手段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对于高度怀疑其处于活动期,影像学证实为狭窄性病变,首选介入治疗,PTA被认为是有效、可重复的手段,当出现再狭窄时可反复扩张,以改善器官血供。支架成型术的适应症应严格把握,为了提高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疗效,积极、规律、长期的内科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谢谢! 大动脉炎所致脑部缺血的外科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血管外科 俞恒锡 背景 大动脉炎(TA)是一种不知道病原的炎性动脉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表现为动脉壁进展性破坏; TA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累及各种族及各年龄段,尽管在二、三十年代被认为主要影响亚洲年青女性。 绝大多数TA病人发展到晚期(无脉)阶段,主动脉各分支严重受累,疾病延绵许多年,临床过程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背景 TA以多种形式(例如狭窄和扩张)和多个部位(包括CA和PA)影响动脉壁全层,但更常见的受累部位升主动脉和其分支头臂干(例如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例如肾动脉,肠系膜动脉)。 本病症状含混不清、反复出现;正确诊断十分重要(对早期药物治疗极为关键);临床上这种诊断常被延误,致使疾病不断进展;病人病情由静止期(不常出现)可突然变为十分明确的活动期:致使先前正常的血管也不能避免遭受影响。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6-2010年共收治累及头臂动脉大动脉炎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为1:2.6,年龄11~57岁,平均年龄29.6岁;病程10天~30年,平均病程30个月 手术转流术 8例 介入干预 13例 单纯扩张 10例 扩张+支架 3例 转为手术 2例 临床资料 8例手术患者均接受开胸行升主动脉-腋或锁骨下血管重建,2例同时颈动脉重建,另2例择期人工血管-颈动脉重建。 13例接受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4.6%(11/13,3例支架植入。 随访患者共15例(介入治疗8例,手术治疗7例),随访率83.3%(15/18), 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7个月。 治疗结果 介入治疗5例接受多次介入 3例植入支架者2年随访1例锁骨下动脉再闭塞,1例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再狭窄转手术 手术病人1例接受升主动脉-左颈内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患者术后3月死于脑出血。2例人工血管桥闭塞,1例自体桥闭塞,1例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吻合口狭窄多次扩张 病例1 病例1:F,12Y。厌食,乏力,消瘦,嗜睡,左眼视物不清,双上肢无脉3月。 CRP82.8mg/L,ESR92mg/h, WBC↑,IgG↑,IgM↑,补体:C3,C4↑。 入院后给头孢抗菌,甲强龙5天改口服强的松。 血管造影: 病例1 左颈总动脉再通 球囊扩张及扩后造影 术后病人神志大为改观,左眼视力恢复, 可认知,进食好。2天后恢复原状,B超 示左颈总内血栓形成。 病例2 F,24Y。左上肢无力,眩晕。CRP、ESR正常,免疫指标正常。 治疗前开始服用强的松及氨甲喋呤。 病例2 第1次3mm球囊扩张 造影仍残余狭窄 第2次5mm球囊扩张 术后造影 病例3: 女性,24岁,主因双上肢无脉,头晕3月来诊。经检查诊断为大动脉炎。免疫指标正常;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术前造影情况 病例3: 右锁骨下及腋动脉扩张 扩张后造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