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1 茯苓简介
1.1.1 茯苓概述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是常用的传统中药。茯苓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1.1.2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茯苓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
此外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等。
1.2 茯苓多糖的提取
近年来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一般用热水浸提法、碱液浸提法、酸液浸提法等,先得到茯苓多糖的粗品再通过纯化工艺得到茯苓多糖的精品,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加适量水加热煮沸2~3 次,使其有效成分煎出。此法简便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志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腐败,一些不耐热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被破坏、挥发而损失。
第二章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茯苓多糖的生产主要介绍提取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茯苓的前处理
茯苓的前处理
12倍量的水茯苓饮片
12倍量的水
茯苓饮片
浸泡
浸泡
8倍量的水 煎煮
8倍量的水
煎煮
煎煮
煎煮
过滤
过滤
图2-1 茯苓提取工艺流程图
2.1 提取工艺
2.1.1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法
中药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和新药开发的要求, 人类迫切需要了解认识中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是指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式和物性常数的化学物质, 如果有效成分的浓度不高, 就会加大服用剂量, 同时由于无效或效用低的部分的存在会使中药容易吸潮变质, 维以保存, 因此有必要对中药的有成分进行分离提取。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传统提取方法、超滤技术、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的传统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如醇沉法,然后通过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技术使药物进一步纯化。传统方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第二,提取步骤多而复杂, 技术要求苛刻, 能耗高;第三, 非有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 浓缩率不够高; 第四,过程常采用高温操作, 从而会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第五, 过分注重单个组分的作用,使中药失去了原有的复方特色。传统方法的上述缺陷使其难以满足市场供求双方的要求, 将来退出技术竞争也是必然。
(二)超滤技术
超滤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膜分离法。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通常含有无机盐、生物碱、氨基酸和有机酸、酚类、酮类、皂甙、甾族和萜类混合物以及蛋白质、淀粉、多糖、纤维素等,其分子量从几十到几百万。一般来讲高分子量的物质主要是胶体和纤维等非药效成分或药效较低的成分,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分子量一般较小,仅有几百到几千。膜分离技术正是根据分子质量大小来实现分离提纯目的的。其特点是: 有效膜面积大、滤速快,不宜形成表面浓度极化现象, 无相态变化, 低温操作破坏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小, 能耗低、环保等。需要指出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