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_课件1.pptVIP

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_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左迁至蓝关至侄孙湘_课件1.ppt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有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 《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资料链接 古文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 “古文运动”。 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文脉·探究] 1.“愧俸钱”可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 正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食俸禄,乃是作者思想的主导因素。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在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对此加以分析。 【提示】 “蓝关”暗指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3.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名师点拨】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朋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 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讯;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 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4.比较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名师点拨】  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的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郞,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批佛教,但皇帝不察其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鸣”,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细剖·深析] [楼主] 韩愈这首诗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后人的解释,值得争议的是最后两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大家怎么看,请来说说。 [沙发]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板凳] 这样解释,明显令成年人觉得有点不对劲,至少是个病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