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幼儿心理时关键期与幼儿园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幼儿心理时关键期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心理关键期与幼儿园教育 心理发展关键期 的理论背景 印刻现象的研究 早期剥夺的研究 大脑发育的研究 学习的最佳期 学习的最佳期问题,即在什么时期学习什么最有效。 一般来说,早期经验和早期学习对个体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从“印刻现象”和“早期剥夺”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印刻现象 印刻现象(imprinting) 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采生”? 劳伦兹和他的小灰天鹅 印刻现象的特点与启示 特点 在出生后不久的特定时间出现——关键期 一旦错过,不可逆转 一经发生,终身持续 启示 动物本身具有的这一特性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对动物的学习具有巨大影响 美国芝加哥大学前任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乔治·比德博士说:“我们也像小鸭子一样,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学习了……,而且早期学习比我们以前想象的更重要”。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生命早期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比如: 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语音方面)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蒙台梭利的观点 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 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 为什么孩子 “连青菜都咬不动 ”? 现代孩子的咀嚼能力的确是大为下降,以至于有些孩子连老一点的青菜都咬不断吞不下了。原因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有研究人员的报告说是因为错过了咀嚼固体食物关键期的缘故:在这个时期不给他固体食物,他以后就会拒绝咀嚼,而这一关键期大约在6个月的时候。 虽然不同婴儿之间这一关键期时间也许不一样,但妈妈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线索来判断此敏感期是否到来: 孩子刚刚停止“婴儿舌拒反应”,也就是当把食物放在孩子的舌尖上还子不再把食物推出口外的时候 在孩子开始伸手抓东西后1个月左右的时候 孩子为什么会“逆反”? 孩子2岁的时候有一个反抗期,他必须把玩具放到原位,必须把毯子铺好,必须把灯关了,然后再讲一个故事才肯睡觉,否则他会一直纠缠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到了孩子建立秩序关键期的时候了。在这一个时期,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试图对观察加以归纳,从感性中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常规和仪式非常注重,因为这给予孩子一种秩序和延续的感觉。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殊时期教会孩子守规矩,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期剥夺 动物“早期剥夺”的实验通常是把出生不久的动物隔离饲养,剥夺动物与同类接触的机会。 托普森研究发现,一组小狗被隔离饲养七个月后,看到陌生物体,表现极度恐惧不安;争夺食物(如骨头)的能力很低;对同类缺乏兴趣。 动物抚养大的孩子——“兽孩” 到目前为止,关于“兽孩”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狼孩”居多,其次是“熊孩”、“猴孩”、“豹孩”、“狗孩”等。 印度狼孩 1929年。孤儿院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狼孩卡玛拉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孤儿院的研究 对孤儿院中的孩子研究发现,一些孤儿院的环境条件过于单调、简陋,缺少丰富的刺激,结果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孤儿院的研究 丹尼斯在伊朗孤儿院研究发现,由于孤儿院只能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要,儿童很少得到活动的机会,结果: 只有42%的儿童能够在2岁时独自坐起来。 到4岁时能够独立走路的也只占15%。 智力测验后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商仅53分。 丹尼斯追踪一些被领养的孩子后发现,1岁以前被正常家庭领养的孩子,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后,智力勉强可以达到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6岁以后被领养的孩子,其智力永远达不到正常水平。 孤儿院的研究 斯基尔斯(skeds,1966)把育婴堂中一组19个月的发展落后的孤儿作为实验组,改变他们的抚养条件,使他们每个由一位温柔的充当代理母亲的姑娘照料。她们同孩子说话,逗孩子笑,同孩子一起玩耍并进行各种非正式训练。 4年之后,实验组平均智商提高32分,而在孤儿院中的对比组则落后21分。 二十年后追躁调查发现,实验组中有1/3的人进了大学。大多数读完了中学,能够独立谋生,并结婚生育了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