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docVIP

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ǎo) 窃读(qiè) 搓捻(nián) 人迹罕至(hān) B. 书塾(shú) 叛逆(nì) 攒成(cuán) 疲倦不堪(kān) C. 秕谷(bǐ) 枉然(wǎnɡ) 自卑(bēi) 一字不漏(lù) D. 模仿(mó) 涨红(zhànɡ) 感慨(ɡài) 恍然大悟(huǎnɡ)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 B. 混为一谈 博学笃志 威风凛凛 C. 不求甚解 温故知新 高枕而卧 D. 小心翼翼 四平八稳 感概万分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想让我 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 B.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少有人来) 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 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 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 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B.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C.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面,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D.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急等它走到中间去”。 7..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④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8.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再塑生命的人》中“我”在莎莉文小姐的教育下,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 D.《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9-12小题。( 8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9. “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对此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鹿是匾下面的装饰画。 B.先生要学生对匾行礼,学生以为对匾和鹿行礼。——变现孩子的天真和无知。 C.鹿是灵物,是神灵的象征,先生要学生对匾和鹿行礼。 D.天真无邪的孩子把对书屋行礼理解为对鹿行礼。——增加一点幽默感。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