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李清照词一首》.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乱世中的美神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唆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1125年,金兵始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赵染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人越是把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是她一生忧患经历的总结。词人以铺叙的手法,通过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表现秋日黄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词中所写的愁,由于以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为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内容。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三. 小结 《如梦令》 《一剪梅》 《声声慢》 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寡居 不同 时期 不同 基调 愉快开朗 细腻深婉 凄凉 孤寂 关于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语言: 感情: 题材: 清丽 .含蓄 深婉 .缠绵 男女恋情,个人遭遇. 李清照词二首 永 遇 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开头两句,用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落日像熔化了的金那样鲜红,晚霞像合围的璧玉那样艳丽。这晴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人在何处”,大意是说我如今在哪里?我在流离漂泊!这是一声充满着迷惘和痛苦的长叹。这一问拉开了作者与景物的距离,同时又暗暗地为整首词定了调子。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1.形式:是“烟染柳浓,笛吹梅怨”的倒文。 2.内容:描写今年元宵春意盎然的佳景:暮色沉沉,隔着烟霭看去,青青的柳枝似乎愈发浓郁。不知何处传来一缕笛声,《梅花落》的曲调幽幽入耳,直响到人心里去。只影对晚景,纵是春色正好,这其中又有多少春意? 词中“春意知几许?”正承“染柳”两句而来,正因为有对春景的描绘,才引出“春意知几许”这一问。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这是上片的第三个问句,元宵节,天气很好,融暖和适。可是作者却说“次第岂无风雨?”这一问很奇怪。 热衷游乐的年轻人在久受拘束之后,终于有机会可以放松一次,即使外面真的风雨交加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