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上课实.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蜀道难(上课实

1、听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2、学生朗读 3、看朗诵表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有什么作用? 【分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极言蜀道之险、入蜀之难、须防据险反叛。以极度夸张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结构上贯穿始终、层层深入,抒情上一唱三叹,抒发了作者对游人的担忧和依恋,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扪参历井仰肋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扪:摸; 抚:拍; 膺:胸口; 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从它们中穿过,仰头望天,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空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一.分析课文 ?? 体读第一段: 1.?????? 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 段落解读: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 这两句哪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 二读课文,理思路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并思考: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难”? (1)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难”? 从历史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 从山势高峻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1、从历史的角度(蜀道的来历)极言蜀道之难。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渲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思考:写五丁开山有什么作用?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答案要点: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写法呢? 山势高危 群山挡日,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正面 侧面 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 人的感受 正面 侧面 还有吗? 蜀道之始 蜀道高峻 ——,——然 , 烟 , 巅 , 连 扪参 , 。 青泥 , 。 黄鹤 ,猿猱 。 上 ,下 。 根据提示试背诵 主旨句: 人的感受 一读课文 翻译第二节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节,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 让人听了吓得脸变了色。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 壁。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 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 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 1.环境凄清 2.山高水险(山水的险恶)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