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方法-课务组-交通大学
國立交通大學100學年度教學觀摩會 電子物理系 鄭舜仁 Outline: -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教學成果 98學年度: 量子力學導論一 (學分:3,人數:57, 大三必修) 熱物理 (學分:3,人數:56 大三必修) 量子力學導論二 (學分:3,人數:71, 電物組大三必選修) 99學年度: 量子力學導論一 (學分:3,人數:57, 大三必修) 熱物理 (學分:3,人數:56 大三必修) 量子力學導論二 (學分:3,人數:71, 電物組大三必選修) 100學年度: 量子力學導論一 (學分:3,人數:57, 大三必修) 熱物理 (學分:3,人數:56 大三必修) 量子力學導論二 (學分:3,人數:71, 電物組大三必選修) 曾教授之課程 (自98學年度起): 量子力學 古典力學 電動力學 熱力學 四大力學 教學理念 以啟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為第一要務。 物理思考以具體圖像為基礎。 理論與實務兼具。 重視不同學科間的連貫及互補性。 善用電腦輔助教學。 其他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單一的優質教科書內容為主,以自行撰寫的講義或投影片為輔,電腦模擬繪圖加深學生的印象。 將學期初的課程簡介延伸為為期二週的科普課程,製作生動活潑的投影片以淺顯輕鬆的方式,涵蓋學科縱向的歷史發展背景介紹,橫向的與其他學科的連結,啟發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 板書與投影片交叉運用。 課後輔導:研究生助教與大學生年齡相近,往往與學生有良好互動,對學生課後的輔導幫助很大,課後演習主要在兩方面: (1)習題講解 (2)學期作業的示範及討論 (3)電腦軟體 (如 Mathematica, Matlab, Origin, etc)基本操作及示範。 教學方法 授課方式 課程簡介 教學方法 熱物理 量導 評量方式 1.筆試(期中期末考) 2.隨堂考 3.專題作業 傳統的筆試間接鼓勵學生偏重精進數理的推導,如果僅以計算為主的筆試為單一評量方式,則有可能反倒壓縮學生對實質物理內容的開放思考。 因此除筆試外,本人則自行設計若干小型專題作為學期作業。這些作業內容往往提出一些具體物理問題,交由學生來解決。作業之設計多為經典或是前瞻的物理問題,除須用到課程教過的理論來解決 ,還需用到簡單的數值計算(如利用Mathematica?, Matlab?等),來彌補教科書以解析為主的內容。 透過這些專題作業,可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彌補一般筆試只片面側重解題的不足。 教學方法 評量方式:專題作業 至目前為止,已將下列經典或前瞻性的物理問題設計成學期作業: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 (核磁共振) Quantum theory of simple harmonic motion (量子簡諧運動) Stark effect in a quantum well.(史塔克效應) Spin Zeeman effects in a quantum dot.(自旋塞曼效應) spin-spin interaction: Heisenberg Model (海森堡自旋交互作用模型) Rabi oscillation.(拉比振盪;量子計算) Magnetic moments of an atom.(原子磁性) Thermal statistics of electrons in semiconductors, …等等.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專題作業 (範例:核磁共振) 課後演習(電腦軟體操作) 教學方法 Mathematica 基本操作講義 Origin 基本操作講義 教學成果 我認為接受過這三門課程的同學應有量子力學或熱物理的基本觀念,同時兼具解決簡單物理問題的基本解析或數值能力,也學習到如何以學術報告的型式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果。 透過專題作業,已建立學生較多元的學習模式,讓尚未進入研究所的大三學生已體驗下列學習過程: 知道如何連結抽象的課程內容與實際具體物理問題。 知道如何從正式的學術期刊中搜集查詢所需的資料。 知道如何建立一物理模型適當描述作業中的物理問題。 知道如何善用電腦軟體(如Mathematica?, Matlab?)有效解決問題。 謝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