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研究新动态
* * 学术研究的新动态 (1)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角度研究与撰写抗日战争史,是近年来抗战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 (2)把研究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作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要方向 。 (3)在研究中强调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团结就是力量 ——领袖们眼中的抗日战争 课时:1课时(45分钟) 对象:高一学生 课型:新授课 教材版本:人民版 一、教材要素分析及其处理 1、学情分析 (1)初中已学过,基本史实不陌生 (2)受主客观的影响,有些史实的认识有偏差 (3)有爱国热情,提到战争易激动,容易形成复 仇的情绪 (4)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意愿和合作学习能力 2、处理策略 对照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坚持“用教材教”的理念,挖掘教师、教材、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内涵。调动教学主客体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特点: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伟大的抗日战争 重要过程 重要保障 (抗战历史是近代中国两大任务之间的重要过渡) 一、教材要素分析及其处理 4、三维目标要求: 一、教材要素分析及其处理 (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处理信息,能在时间上勾勒抗战史的轮廓、列举日军的罪行、简述国共的团结抗战史实,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和平与生命的珍贵,体会爱国主义与民族利益的结合。 (2)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模仿、描述、概括等,能掌握抗战史中的重要概念,能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从中能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5.重难点及其突破 重点: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难点:从战争中明白和平、生命的珍贵;从斗争中领会团结的力量;从胜利中明白个人、党派与民族的关系。 突破策略:史料教学法,利用课内外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等,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突破策略:讲授法、对话法,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将静态的知识“活化”,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一、教材要素分析及其处理 教材要素分析及其处理 学情及处理策略 内容特点及三维目标 重难点及其突破 二、教学过程之导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蒋中正) “从卢沟桥事变以来……八个月来,陆空两军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教学过程之内容结构 国共合作的实现 基于国共合作抗战的全民族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战争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团结就是力量:伟大的抗日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日双方战前实力对比 国共对日和相互间态度的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新授)之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日双方战前实力对比 蒋介石: “和平未到至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1935年11月)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1937年7月)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 ” (1935年12月) 2.国共双方对日态度的变化 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党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摘自(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1935年冬,蒋介石亲自对苏联大使鲍格莫托夫说:“如果苏联政府能够促进达到(国共)团结,我将感到高兴。”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