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东北地区环境演化的基本特点
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与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多种时间尺度上,
变化的驱动力有自然因子,也有人类活动的作用。本文根据近20余年多学科的研究
成果,对东北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变规律做个初步分析和评估,深入系统研究有待今
后继续工作。 1.全新世植被经历巨大变化 桦树在全新世初期遍布从三江平原到辽东
半岛最南端的东北东部地区,在森林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榆属和栎属等阔叶乔木在
早中全新世的大部分时间内是东部森林中的主要种类。在大约6ka BP以后,东北现在
林区的松属包括长白山、小兴安岭的红松、辽西山地的油松和辽东半岛的赤松等经
历了迅速的增加,东部和北部的云、冷杉属也表现出较明显扩大,森林的郁闭度比原
来增大了(陈承惠等,1977;孔昭宸、杜乃秋,1984;孙建中等,1985;夏玉梅,1
间尺度上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摆动。和全新世初比较,4 ka
BP时森林--草原边界向西迁移约130km 。但是,这种幅度的迁移并不很多。在次一级
时间尺度(世纪至千年)上,森林-草原边界曾有过更偏西的记录。不考虑人为因素影响
,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在中晚全新世是持续向西迁移的(任国玉,1998)。因此,东北
松辽平原的中西部在全新世从未出现过森林,松辽平原东部也未发育过郁闭森林。
2.全新世气候干湿变化明显 植物花粉、沙地埋藏土壤年代、沼泽泥炭形成与发展、
沙丘活动历史、黄土状土堆积和黑土发育等多方面代用资料记录一致地指示,东北地
区的湿润程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早中全新世较低,5 ka BP以后不断增加(马学慧等,
世最湿润时期可能发生于距今1千年前后,现代气候和整个全新世期间平均状况比较
是足够湿润的。 根据花粉资料估计,长白山地区6ka BP以来年降水量持续缓慢增多
,约增加50mm(7%)左右,松辽分水岭地区年降水量增加64mm(10%)左右(图
1)。因此,东北中东部地区6ka BP以来年降水量约增加50~65mm(7-10%)左右(
任国玉,1998,1999)。东北其他地区降水或干湿程度变化与中东部地区相似,但
变化的量值还难以估计。 图1东北中东部地区1万年以来年降水量变化的估计
在全新世早期的10~6ka BP东北地区降水量较少。由于早中全新世夏季地面温度较
分含量,干燥程度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尽管6ka
BP以来年降水量只增加约50~65mm, 但当考虑到夏季地面气温也呈长期变凉趋势,中
全新世以来气候湿润程度的增加仍是比较明显的。 东北地区早中全新世的冬季气温
ng,1998)。自全新世中期以来,东北地区温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夏半年温度长
期相反方向的发展趋势,年平均气温可能略有降低,但变幅不大。
3.中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影响突出 全新世东北地区森林开始减少时间由南向北不断推
迟,辽东半岛森林开始减少时间大约在6-5ka BP,辽北和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在3ka
BP,吉林中北部在2ka BP,长白山地西部在1kaBP,而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
森林的明显减少只是近百年的事情。这一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农业人口密度和农业土
地利用强度由南向北、由平原向山地和沼泽的辐射过程基本一致。人类活动的增多
1 / 4
是造成东北地区近5000年来森林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朱士光,1992;任国玉
泥炭埋藏、沙丘活化和沙丘土壤埋藏的基本原因。沼泽停止发育和泥炭被埋藏的时
间由南向北、由平原向山区渐次推迟,沙丘埋藏土壤层数在沙地气候湿润和人口密集
一侧多于内部、在同一地点由下而上减薄和变淡,以及泥炭和土壤埋藏发生于中晚全
新世森林开始减少之后等事实,都有利于支持这一解释(任国玉,1994,1997,1999
)。 4.科尔沁沙地东南部环境演变示例
麦里地区曾发育过典型的沙地稀疏落叶阔叶林。以蒙古栎为代表的乔木花粉从3100a
BP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蒿属和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在蒙古栎等乔木迅速减少以后逐渐
上升,草本植物中的藜科花粉开始上升时间又迟于蒿属花粉(图2)。这个变化主
1999)。各主要种类花粉变化的顺序表明,不同状态沙丘的数量或面积比例发生了改
变,原来的固定沙丘部分转化为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后来又转变成半流动和流
动沙丘。花粉资料实际上反映了人为沙漠化过程的不断增强历史。
图2科尔沁沙地东南部麦里剖面主要花粉类型百分比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9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PPT课件.pptx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pptx VIP
- Blue Jasmine-蓝色茉莉-英文剧本.pdf VIP
- 共拾朝花,岁有余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Unit3-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docx VIP
- 不同种类植物油及黄豆饼粉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中国兽药杂志.doc VIP
- 《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第8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的优化.docx VIP
- 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Unit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