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docxVIP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

授课题目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渊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念。

难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教学方法

1、教学活动的导入

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引出问题;展示案例,引发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具体问题。

2、理论讲授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

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楚地认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3、学生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教学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彰显了突出的文明特性,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有着独特的形成发展脉络,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伟大民族。

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大陆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这一民族实体里,各族同胞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所有成员都已具有高层次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各族同胞尽管具有不同的民族称谓,但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共享着最重要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中华民族作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中国悠久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华民族”的概念明确出现在近代,仅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是作为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已经存在发展了数千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1902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及其作为民族实体的内涵的确认,是中国人在亡国灭种危机之下不断强化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孙中山不仅强调中华民族的长期存在,而且断言中华民族是世界最古、最大、最富同化力之民族,主张建设高度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同“中华民族”,彰显出强烈的中华民族一体化自觉。顾颉刚明确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强调应在一个统一国家意义上定义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之路,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与时俱进阐释中华民族的科学内涵。早在中国

3

共产党成立之前,李大钊就首次提出“中华国家之再造”与“中华民族之复活”,不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声。他强调,中国人应该激发出以各民族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即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田汉、聂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诞生,即迅速传唱于大江南北,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警醒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争,在全社会普及了“中华民族”观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这首歌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开篇“中华民族”中指出:“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一切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内涵,阐释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多元一体、独立自主、捍卫统一、内聚力强的民族实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入阐发关于中华民族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能源管理领域开发、方案设计、实施等,可承接开发咨询、方案设计文档等多方面内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