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概论第五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ppt
地下水潜蚀作用 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 2、河流的侧蚀作用 ◆ 定义: 河水以及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的破坏作用(或称旁蚀作用),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 发育特点: 下游、平原区。 ◆ 产物: 河曲→蛇曲→牛轭湖。 侧蚀+下蚀 侧蚀+下蚀 (二)片流与洪流的剥蚀作用 片流剥蚀作用(洗刷作用)――水土流失; 洪流剥蚀作用(冲蚀作用)――山洪暴发; 特点: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是连续过程 黄土高原由片流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1、定义: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 2、作用机理:机械潜蚀与化学潜蚀,以后者为主 3、作用过程:可溶性岩石溶解-溶解物质带走-岩石破坏,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4、岩溶作用:可溶性岩石地区 地下水(兼部分地表水)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 5、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和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CO2含量,气候) 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 水中含有CO2时,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很强,CO2与水化合形成碳酸,后者电解析出氢离子,与石灰岩中的CO32-作用形成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Ca2+和HCO3-并随水流失: 当水与空气中CO2减少,碳酸含量亦减少,CaCO3将发生沉淀。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CO2含量比空气中高数十倍,且反应速度很快,因而岩溶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6、岩溶地形: ● 包气带:溶沟、石芽(云南石林)、落水洞( 天坑)、溶斗;发展-桂林山水 ● 潜水附近:溶洞(同期溶洞代表一期地壳稳定时期的潜水面) 三、冰川的刨蚀作用 1、定义: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 固体流 2、作用机理: 机械剥蚀作用 * 第五章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 重点掌握 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风化壳的概念;剥蚀作用的概念,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的联系和区别,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的刨蚀作用的特点,风蚀地形,基岩海岸的改造过程和海蚀地形。 ● 一般了解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层流、紊流的特点,片流和洪流的侵蚀作用,影响地面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影响风蚀作用的因素,化学海蚀作用和生物海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是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起点; 风化作用为剥蚀作用创造了条件,剥蚀作用使风化作用得以继续; 风化作用发生的原因在于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 ◎ 定义 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 实质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地表岩矿发生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以适应新环境的动态过程 ◎ 特征 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风化的产物仍留在原地。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作用 1、定义: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2、特点:岩石破坏,但物质成分不变 3、方式: ● 温差作用――尤其是主要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区的荒漠,气温年、日变化大(日变可达60-70度),典型形式为球形风化。 2002,7 2003,7 (一)物理风化作用 ● 冰劈作用――水结冰体积增加9.2%、白天水进入裂缝,晚上结冰可对裂缝壁产生96Mpa的压力;常发生在高寒地区,尤其是在0度上下波动地区。 ● 盐类结晶与潮解(干旱半干旱地区) ● 层裂或卸载作用。 冰劈作用 (二)化学风化作用 1、定义:在大气、水和水溶液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化学分解过程。 2、特点:岩石不仅破坏,而且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3、方式: ● 溶解作用。矿物的溶解度,易溶矿物溶解作用明显。 ● 氧化作用。 氧化带,还原环境的岩矿进入地表氧化环境氧化作用明显。“铁帽”的形成。 ● 水解和碳酸化作用。水离解出的OH-离子与矿物离解出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新矿物;CO2溶解水中形成的CO32-和HCO31-离子与矿物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过程。 方解石(CaCO3)的碳酸化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 重碳酸钙(Ca(HCO3)2)可溶于水中被带走,故石灰岩表面易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