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助动词可的演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助动词可的演变研究

先秦助动词“可”的演变研究 * 徐 鋕 银 <目 录> 1. 引言 2. “可”的句法演变研究综述与评析 3. 有关“可以”的两种句法现象的解释 4. “可”的语义演变 5. 结论 1. 引言 “可”是在先秦时期常用的助动词。在句法上,学界一般认为它的来源是形容词 “可” (如白晓红 1997 ;丁海燕、张定 2012 ;巫雪如 2012 ;李明 2016,等 等)。不过,对于形容词“可”语法化为助动词“可”的具体过程仍有分歧。此外,正 如王力 (1989/2003 :243-244)所指出的,“可”和“可以”在先秦存在句法上的对 立 :“可”后动词表示被动,动词不带宾语,“可以”后动词表示主动,动词可以带宾 语。虽然很多研究已注意到这一点,但迄今为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研究却 不多,其中作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的更少见。关于先秦助动词“可”的语义,已 有不少研究论述过 (如刘利 2000 ;丁海燕、张定 2012 ;巫雪如 2012 ;李明 2016,等等)。可是目前大多数研究着重于描写“可”的不同语义,对这些不同语 义的来源及演变途径仍旧缺少探讨。 有鉴于此,本文的目的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先 秦助动词“可”的演变过程进行讨论。1) *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1) 本文所考察的先秦语料主要包括十部代表性文献 :≪诗经≫、≪尚书≫(删去25篇伪≪古文 尚书≫)、≪左传≫、≪论语≫、≪国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310 中國言語硏究(第77輯) 2. “可”的句法演变研究综述与评析 先秦时期“可”有形容词、动词和助动词三种用法。其中动词“可”表示的语义为 “许可”。2)学界一般认为,“许可”义动词“可”的来源是形容词“可”。如白晓红 (1997) 说,“形容词‘可’也有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的情况”,“当‘可+N’ (N有时省略) 时,‘可’由‘合适’‘可以’引申出‘赞许’‘许可’‘批准’等义。”所举例句如下 : (1)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荀子 ⋅解蔽≫ 例中“可”表示“ 以……为可”,是意动用法。再如李明 (2016 :34)也说,“‘可’的动 词义‘许可’在先秦很常见,它可能是由形容词‘可’的意动用法发展来的。”3) 至于助动词“可”的来源,大多数研究认为它的来源是形容词“可”。不过,对形 和≪吕氏春秋≫。为论述方便,我们将前五部 (≪诗经≫-≪国语≫)划为先秦早期文献,后 五部 (≪墨子≫-≪吕氏春秋≫)划为先秦晚期文献。 2) 至于形容词、助动词表达的语义,将在4.1节详细论述。 3) 本文也赞同他们的观点,认为“许可”义动词“可”是从形容词“可”的意动用法演变而来,如 :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 ?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诗经 ⋅小雅 ⋅何人 斯≫ 例中“云不我可” 的“我”是动词“可” 的宾语,整句表示“不以我为可 (不认为我尚好)”。“可” 的 “以……为可”义进一步引申为“许可”义,如 : 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左传 ⋅哀公11年≫ 谓王良,良不可。≪孟子 ⋅滕文公下≫ 以上两例的“可”都表示“许可”义,主语“二子”“ 良”都是“许可”义动词“可”的施事。这很相似于英语 中okay的用法。okay本为表示“好”的形容词,但它有时还可以用作表示“许可”义的动词,如 : She filled in an expenses claim and her manager okayed it. (她填写了报销单,她的 经理也同意了。) He okayed the plan. (他同意了这个计划。)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