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主要研究现状
国外对萨克雷的研究很多,内容包罗万象。Iran Milligan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了萨克雷的写作技巧、风格。Samuel C. Chew Richard D. Altick主要从萨克雷的生平来解读其作品,为理解其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Harry Blamires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Becky Sharp是一个极有天分、工于心计的轻佻女子(a gifted calculating minx),靠智谋和色相谋得富有丈夫,并进入上层社会放荡、作恶。与之相反,Amelia Sedley 则温柔、诚挚、可爱(gentle, earnest and loving)。Carole Jones和Owen Knowles在Introduction说,作为一名精明的 “strategist”, Becky总是有先见之明,捷足先登,因为其他人都愚钝、蠢笨。Edgar F Harden 的Thackeray The Writer: From Journalism to Vanity Fair 是一部全面评论萨克雷的书。最后一个章节对《名利场》进行了评述,Harden认为萨克雷对Becky的态度是肯定的,并引用作品中的话进行论证。
EBSCOhost数据库里共有116篇关于萨克雷的评论文章,其中五分之四与名利场有关,大多探讨了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历史掌故、主题、人物刻画等等,对Becky 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John Hagan的文章长达28页,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萨克雷对 Becky寄予同情的缘由并予以反驳,分析了影响Becky性格形成的因素和社会环境以及Becky反社会的成因。在萨克雷看来,Becky is predominantly sympathetic。 Dee, Phyllis Susan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 Amelia和 Maggie Tulliver的分析,探讨了萨克雷的Vanity Fair 和艾略特The Mill on the Floss中的 female sexuality 和triangular Desir,并对之进行描述、解读,文章说:“这些小说中的女人虽然有时是男性欲望的被动客体,但是她们抵制并修正自己作为客体的角色,担任欲望主体的积极身份,并且设法挣脱男性主动欲望的束缚”。 Lisa Jadwin的视角也较新,分析了《名利场》中的“表里不一”(duplicity or double- discourse),认为萨克雷对此是默许的,duplicity is both socially sanctioned and commonplace。 Lisa以为,既然男人的 “unchastities”被看成是微不足道、可以原谅的,那么,女人的“lies”同样可以被看成是无关紧要、可以原谅的,即“ His (Man’s) license to ‘lie’with others is matched by her(woman’s) license to ‘lie’ about her motives, designs and ambitions.”
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国内对于萨克雷的研究极为有限。文学史和文学评论书籍的作者普遍认为他是一个资产阶级文人,甚至“势利”、“躲躲闪闪”,但同时也肯定了萨克雷作为一个讽刺道德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称他以生动形象的文笔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虚伪、贪婪、金钱至上的浮华世界。在人物分析中,对Becky的评价多有贬义,说她“堕落”、“内心世界肮脏”、“假正经”、“人格扭曲”、“冷漠”、“一无所有”、“追名逐利醉了心”,“在资本主义社会靠姿色和诡计混世的女骗子”(朱虹,吴富恒,刘文荣,陈慧君,杨岂深),而Amelia则“温柔”、“纯洁”、“富有献身精神”。
中国期刊网上共有6篇。这些文章分别从翻译、语言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名利场》进行分析。另外,《〈名利场〉中隐含作者的不连贯现象》(《外语研究》2003年第3期)从主观不连贯性入手,探讨了隐含作者的不连贯现象,并用“第三力量”理论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夏泼与爱米利亚两个女性形象比较》(《济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夏泼与爱米利亚这两个女性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作者看来,萨克雷眼中的Becky Sharp是“遭贬抑”的,而Amelia是“受赞美”的,但其解读未免肤浅空洞,根本不足以服人。
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
虽然国内对萨克雷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把他与狄更斯相提并论,对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予以高度评价。但评论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对文本的解读比较主观,大多认为Becky 是萨克雷所深恶痛绝的人物,A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springboot的校园二手交易小程序.docx VIP
- 小升初英语一般将来时专项训练.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非麻醉医师实施口腔诊疗适度镇静镇痛专家共识》解读.pdf VIP
- 2023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技术通则.docx VIP
- YY 0017-2016骨接合植入物 金属接骨板.pdf
-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年整理.pdf
- 12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x VIP
- 标准图集-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16第二编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