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成学第四讲
区域成矿学 蔡克勤 2005.4 第四讲 成矿流体与蚀变矿化网络 一、成矿流体(地球科学的流体力学) 成矿物质从矿源场活化转入流体(熔浆和水溶液),成为含(成)矿(质)流体。成矿流体是地质流体中对成矿有贡献的部分,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国际研究方向 1、水-岩相互作用问题 2、变质流体与矿床 IGCP 1989-1993 3、岩石圈中的流体(CO2、H2O 、石油、甲烷等) 美1989- 4、地质流体作用, 英,1992- (含矿化流体) 5、地球科学中的流体力学(Flumes),美, 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1995,战略观点和长期计划(包括岩浆成因和流体流动) 二、现代海底热水矿床及流体系统 三、成矿流体输运 具有区域尺度影响的流体驱动力有构造应力、热力、围压和重力(地形高差) 按照伯努理方程:流体总是由能量高处向能量低处运动。构造应力是流体运动的主要因素,必须将构造系统与流体系统结合研究。 四、成矿圈闭(Ore-forming trap)和储矿场形成机制 矿床定位场所,也称储矿场。促使成矿物质在一个局部的构造-岩石中聚集的条件和机制称为“成矿圈闭”(冯景兰,1960)或“构造-岩相圈闭”。 五、区域成矿学研究中,成矿系列研究方法 氧化还原界面 混合区、循环流体带来氧 深部带不是大气硫,S同位素总是证明主体来源于海水 总结: 1、冲绳海槽是欧亚大陆边缘发育的弧后盆地,菲律宾大洋板块向大陆斜向俯冲,导致硫球海沟和火山弧形成;并诱发西侧弧后区的破裂和扩张,形成冲绳海槽区域成矿流体活动体系的地质环境 2、大洋板块俯冲引发弧后区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地幔喷气和火山活动,岩浆浅成侵位、异常压力和高热流 3、沿海槽扩张轴有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围限裂谷的边缘断裂具犁式断层性质,成为海水下渗通道,内部断裂为热水回流通道和排泄管道,形成海底热水循环对流系统 4、喷气热水沉积岩组合: (1)非晶硅-重晶石-硬石膏(石膏); (2)含硫化物的碳酸盐组合; (3)Fe、Mn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合 5、是一个随时间推移的成矿强度不断增强的热水成矿体系,局部出现As、Sb、Ag为特征的矿化,预示体系热强度衰减 胶东金矿典型矿石构造 硫化物-石英脉(含Au)都是网脉状、脉状、浸染状、角砾状穿插到早期岩石(含蚀变岩)中,构造力学性质属拉张或剪切应力 成矿流体示踪标志 1、区域交代蚀变岩带; 2、热水沉积岩; 3、热水(爆破)角砾岩; 4、火成岩(含伟晶岩)脉带和热液脉带; 5、矿物封闭的微裂隙带; 6、矿物流体包裹体区域性分布和变化趋势; 7、含矿构造分布; 8、矿床、矿化点区域分布 紫金山Cu-Au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张德会) 燕山中晚期NEE 矿化-蚀变网络系统(成矿流体系统) 於崇文等(1997):流体运动环境可近似地视为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多孔隙连续介质。主要有: 1、先成断裂(含成矿期断裂)破碎带; 2、岩层构造界面裂隙带(如接触带、不(假)整合界面、岩层和岩相界面等); 3、褶曲裂隙带; 4、富孔隙、裂隙的岩性带; 5、岩体、次火山岩体原生冷凝收缩的节理裂隙带 6、隐爆角砾岩带; 7、火山机构及环状、半环状、放射状断裂、裂隙带等。 成矿流体的时、空尺度问题——关联性 化学动力学与流体动力学的结合——研究方向 1、水-岩相互作用(成矿流体是如何获得、搬运和沉淀其金属和阴离子) 2、地质流体力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成矿流体矿质沉淀(交代)的原因和方式 1、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P-V-T-x、pH、Eh、 fo2、fs2等 2、流体的不混溶和相分离(气/液、液/液、固/液) a.岩浆组分的熔离作用 b. H2O+NaCl→H2O(气) →H2O+NaCl(水) c. H2O-CO2体系不混溶 3、成矿流体的浓缩过饱和作用 a.水-岩反应 b.C、S等加入 c.减压沸腾作用 4、流体混合 5、有机质与生物化学作用 储矿场的形成常起因于一定地质构造背景下的成矿构造动力型式的突变,使非平衡态-相对平衡态的成矿流体呈震荡状态并处于混沌态的边缘,从而引发成矿组分的高度浓集和堆积成矿。 成矿场地预备(groung preparation ) 含矿主岩在矿石堆积前发生的有利于成矿作用的变化,表现为: 1、增加含矿主岩的孔隙度(构造扩容与非构造扩容-减压沸腾、交代、重结晶、溶解、分解); 2、形成有利于成矿的物理化学空间,主要是fo2、fs2、PCO2、PH2S、pH、Eh、T、P 、流速、浓度等的突变,创造有利于矿石沉淀的动力学和物理化学因素,常称为地球化学障、构造物理化学障或地质动力障。 基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