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高考中国地理复习系列名师精编优质课件22《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2)气候高寒,形成高原农牧业 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8~18℃,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变化明显,每年的4-9为雨季,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量非常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形成了 典型的高原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 (3)形成我国最丰富太阳能资源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使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4)形成丰富的食盐、钾盐、石膏等矿产。 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地区还是海洋,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许多内陆咸水湖,并随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形成丰富的食盐、钾盐、石膏等矿产。 (5)加强东亚季风势力: 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6)加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西南季风的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例题1: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的①②③ 三大河流中,流经国 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是 (填序号), 其发源地在我国的 (填省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区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区域经济有哪些项目可供开发? ② 青海省 湄公河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上通航 旅游观光 边境贸易等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 (填序号)穿越了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圈,近年来该经济核心圈的经济结构逐渐向轻型化转变,主要原因是: (3)2005年10月8日,在图中甲地发生7.6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范围的滑坡,使该地区遇难人数超过7万人之多。甲地板块边界类型是(生长或消亡) 边界,简述该地地震发生的原因。 ③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消亡 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碰撞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图中乙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该地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量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5)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3—5月,一次发生在7-8月,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或日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或夜间气温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少,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 小麦、青稞 3-5月 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7-8月,是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雨水补给 谢谢观赏 再见! 福建省长泰一中 姚秀元 * 2010高考中国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22《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4 oE-104 oE, 25oN-40 oN (2)地形上: 位于横断山区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3)邻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2、范围: (1)地形上: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次一级地形区主要包括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藏南谷地)和一系列山脉。 (2)政区上: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貌特征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1)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4000米以上),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或7000)~8000米的山峰,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2)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东西长30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青藏高原的周围及内部有许多山脉: 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命题趋势分析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聚落复习clf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能源安全问题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计算的解题技巧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认真领会新课标考纲积极做好新高考备考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高考命题走向备考策略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近几年天津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及 对高考复习建议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解题方法指导-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选择题的复习备考及地理冲刺阶段的 应试指导名师精编优质课件.ppt
-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3考点12考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名师精编优质课件(广西专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