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pptVIP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 世界的物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静止 1、涵义 2、静止的相对性表现 A 、性质未变 B 、位移未变 中国古代的阴静阳动理论 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周敦颐 空间及其特点 Altitude(海拔) Latitude(纬度) Longitude(经度) 时空相对性的表现 1、时空特性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不同 2、时空随着物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氏几何对比 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辩证关系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现实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简言之,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它包括两重含义: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因而物质世界是多样的;另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又有其统一性。这也就是说,多样性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即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实践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 通过手段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人类及其实践活动,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就分化为自在和自为两种基本形式。自然界是自在的存在,社会和人类是自为的存在。自在世界也称天然自然,自为世界也称人类世界,因为它是被人类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识的印记的世界。自从有了人类以后,世界就有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个部分。 所谓自在世界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从时间角度看,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没有人的实践干预的盲目的非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界;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是到目前为止人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人化的自然界。比如,人类尚未涉足的原始森林、地球深部和广袤宇宙天体等等。 所谓人类世界或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类社会自不必说,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 世界的物质本质已经并继续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所证明。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 第三,实践不断地改变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界限,推动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人类实践活动在推动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过程中,也推动了两种相反过程的交互作用。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日益改变着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改变着各种自然过程,特别是生物圈内的物质、能量的流通与变换、进而影响整个大自然。另一方面,自在世界的运动往往以更强大的力量施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成果趋于淡化和消失,即所谓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这种对立日益严重,表现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全球危机”。 五、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这样三个基本阶段或三个决定性环节。 物质的反应特性是指物体相互作用后留下“印记”或“痕迹”的属性 刺激感应性是生物最原始的反映形式,是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它是生物有机体对外界的直接刺激作用所作出的某种趋利避害的迟缓的反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动物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反映外界对象的各种属性。较高等的动物能把对外界的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统一的反映,这就是动物心理 可见,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地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促使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日益完善化。 第二,作为意识的物质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