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淀粉糊化 淀粉吸水溶胀,破坏晶格结构,变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使其易被淀粉酶作用。 糊化 = α—化 糊化度又称α—化度 酶水解未糊化淀粉速度:酶水解糊化淀粉速度= 1:20000 方便快餐食品经α—化 后,复水性强,好消化。 方便面检测项目中有α—化度的测定。 3.说明与讨论 脂肪的存在会妨碍酶对淀粉的作用及可溶性糖的去除,故样品脂肪含量高应先脱脂。 淀粉粒具有晶格结构,淀粉酶难以作用。 加热糊化破坏晶格结构,易于酶作用。 淀粉酶解的终点用碘液检验。 三、其它方法 (一)旋光法 1.原理 淀粉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用氯化钙溶液提取淀粉,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用氯化锡沉淀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后,测定旋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含量。 2.适用范围及待点 本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可溶性糖类含量很少的谷类样品,如面粉、米粉等。操作简便、快速。 §4 粗纤维的测定 粗纤维是植物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化学上不是单一组分,是混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等多种组分。 粗纤维: 表示食品中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 被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N物。集中存在于谷 类的麸、糠、秸杆、果蔬的表皮等处。 膳食纤维(食物纤维): 它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本质素、果胶、树胶等,至于是否应包括作为添加剂添加的某些多糖(羧甲基纤维素、藻酸丙二醇等)还无定论。 膳食纤维比粗纤维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食物的可利用率,因此有逐渐取代粗纤维指标的趋势。 纤维素: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聚合物,由β—1,4糖苷键连接,人类及大多数动物利用它的能力很低。不溶于水,但能吸水。半纤维素: 一种混合多糖,不溶于水而溶于碱、稀酸加热比纤维素易水解,水解产物有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木质素: 不是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复杂的芳香族聚合物,是纤维素的伴随物。难以用化学手段或酶法降解,在个别有机溶剂中缓慢溶解。 粗纤维测定方法 食品中纤维的测定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是称量法。此外还有中性洗涤纤维法、酸性洗涤纤维法、酸解重量法等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一、粗纤维的测定 (一)称量法 1.原理 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钾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以除去单宁、色素及残余的脂肪,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经灰化后扣除。 2.适用范围及特点 该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各类食品,是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分析法。目前,我国的食品成分表中“纤维”一项的数据都是用此法测定的,但该法测定结果粗糙,重现性差。由于酸碱处理时纤维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使测得值与纤维的实际含量差别很大,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1.原理 样品经热的中性洗涤剂浸煮后,残渣用热蒸馏水充分洗涤,除去样品中游离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然后加入α一淀粉酶溶液以分解结合态淀粉,再用蒸馏水、丙酮洗涤,以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等,残渣经烘干,即为中性洗涤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2.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果蔬等样品,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易形成大量泡沫.粘度大,过滤困难,使此法应用受到限制。不包括水溶性非消化性多糖,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5 果胶物质的测定 1. 概述 果胶物质——由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的高分子聚和物,一种植物胶。平均分子量达5~30万。存在于果蔬类植物组织中,是构成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果胶物质的三种形态:原果胶、果胶酯酸、果胶酸。 2. 测定果胶的方法有 称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蒸馏滴定法。较常用的是称量法和咔唑比色法。 一、称量法 1.原理 利用果胶酸钙不溶于水的特性,先使果胶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再加沉淀剂使果胶酸钙沉淀,测定重量并换算成果胶质重量。沉淀剂+果胶→果胶酸钙。 二、咔唑比色法 果胶物质水解生成物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的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对其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测定。生成紫红色物质与半乳糖醛酸浓度成正比。 (一)重量法测纤维素 1.原理: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使淀粉、糖、果胶质、色素和半纤维素水解而除去,再用NaOH溶液皂化脂肪酸,溶解蛋白质而除去,最后残渣减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庆大学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VIP
- 大班课件《有趣的盐》.pptx VIP
- DB51T 3239-2024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数据交换规范.pdf VIP
- 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重点标准.doc VIP
- 2024年全国考点PET口语真题汇总(1-12月).pdf VIP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VIP
- 话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ppt
- JBT 5943-2018 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pdf VIP
-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升员工幸福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第2020003期)-中国工人出版社.pdf VIP
文档评论(0)